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成功攻克了溝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制造的關鍵技術,實現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首次重大突破。這一成果不僅打破了平面型碳化硅MOSFET芯片的性能“天花板”,更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碳化硅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代表,以其寬禁帶、高臨界擊穿電場、高電子飽和遷移速率和高導熱率等優良特性,在電力電子、光電子、射頻電子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長期以來,業內主要應用的平面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在性能上已逐漸接近其極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高性能需求。在此背景下,溝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因其更低的導通損耗、更好的開關性能以及更高的晶圓密度,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深知這一挑戰的重要性與緊迫性,自項目啟動以來,便組織了一支由核心研發團隊和全線配合團隊組成的精英隊伍,歷時四年不斷嘗試新工藝,最終在溝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制造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成功建立了全新的工藝流程,克服了碳化硅材料硬度高、刻蝕難度大等諸多技術難題,實現了溝槽結構的精準制備。 據介紹,溝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通過將柵極埋入基體中,形成垂直溝道,從而顯著提高了元胞密度,消除了JFET效應,并實現了最佳的溝道遷移率。這一設計不僅使導通電阻比平面結構明顯降低,還大幅提升了芯片的導通性能,較平面型提升約30%。同時,溝槽型結構還具備更低的導通損耗、更好的開關性能以及更高的晶圓密度,有助于降低芯片使用成本,推動相關領域的產業升級。 平面型與溝槽型碳化硅 MOSFET 技術對比 目前,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正在進行溝槽型碳化硅MOSFET芯片產品的開發工作,預計一年內可在新能源汽車電驅動、智能電網、光伏儲能等領域投入應用。以新能源汽車為例,碳化硅功率器件相比傳統硅器件具有顯著的省電優勢,可提升續航能力約5%。而應用溝槽結構后,更是可以實現更低電阻的設計,從而在保持導通性能指標不變的情況下,實現更高密度的芯片布局,進一步降低芯片使用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