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國家新質生產力與智能產業發展會議暨2023年度中國自動化學會科學技術獎勵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大會以“追新逐質,智創未來”為主題,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和北京市科協聯合主辦。 在“大模型賦能的智能車輛與智能交通系統平行會議”上,來自清華大學、東北大學等知名高校教授,及海信網絡科技公司、阿里云智能集團等企業技術負責人共聚一堂,分享真知灼見。海信網絡科技智慧交通事業本部總工程師陳曉明發表《大模型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主題演講,闡述了海信對大模型在智能交通的應用、探索和未來應用暢想。 所有智能交通應用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塑一遍 交通大模型能為行業帶來什么? 海信認為,“交通大模型能解決很多交通問題,平衡人與車、車與路的關系,乃至推動交通全流程優化。”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一是交通主動認知,基于全要素感知、數據感知、信息認知、知識理解,為交通問題主動預測預警提供支撐。二是發揮決策推理預測能力,實現真正的專家治理。三是提升人機交互水平,實現高效指揮與應用。四是推動數據治理和高效應用。 正因得益于對認知、決策、交互的賦能提效,使得大模型廣泛應用于緩堵保暢、安全防控、公共交通等智能交通領域,并作用于政府端、企業端、市民端。政府端,實現高效協同監管能力提升;企業端,實現降本增效服務升級;市民端,實現便民利民、品質出行。 大模型賦能應用提質增效,加速智能交通產業升級 大模型已從“上新品”逐漸進入“強應用”階段,加速走進百業千家。對于大模型在智能交通的落地前景,海信認為行業有廣泛的應用場景足以支撐大模型應用,但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大模型的生命力? “大模型的生命力在于行業落地!”大模型不是“刷榜上位”的炫技,而應秉承應用導向實現“質的飛躍”,即通過技術增量帶來價值增量。現場,陳曉明從效率、效果、成本、體驗4個場景對“大模型+智能交通”進行了展望。 效率場景中,大模型在視覺AI感知上發揮重要作用。視覺AI感知算法適用性、易用性和準確性將得到有效提升,解決當前AI感知存在的小樣本事件識別難、復雜場景效果差、算法訓練工作量大等痛點。同時,語言大模型也能基于簡要案情、勘查筆錄等文本語料,提取關鍵知識、迅速補齊校準事故信息,并自主挖掘安全隱患、推薦隱患治理策略,為管理人員提供專家級知識問答,實現交通事故防患于未然。 效果場景中,基于對交通流規律的推理、學習預測,大模型可更好識別交通運行特征、幫助診斷交通問題,自動生成調優策略、自動評價調優效果,實現信號調優體系閉環。 針對交通指揮依賴人工的弊端,海信依托大模型技術聚焦科學決策、方案生成、人機交互三大痛點,打造場景化指揮,讓交通管理者在應對早晚高峰、節假日、惡劣天氣等情況時能響應迅速、處置有序,達到人人都是優秀指揮員的效果。 成本場景中,引入大模型后,可在綜合評估客流分布、流量流向的基礎上,以保證服務質量為前提,優化線網和運力,最優匹配客流、運力,減少低效里程,實現公交運營企業降本增效。同時,大模型還起到提升視頻AI分析效果的作用,可精準識別危險駕駛行為,保障公交運行安全。 體驗場景中,大模型可準確識別、理解復雜環境下各交通參與者及環境的狀態、趨勢,做出準確駕駛響應,避免鬼探頭、盲區碰撞等突發情況帶來的駕駛風險,助力駕駛“眼明手快”,同時通過信息共享互通,更好規劃路線、提高出行體驗。 大模型在智能交通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海信作為領軍企業將持續深耕大模型技術,促進大模型在交通乃至千行百業的應用落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行業高效能、高質量、高科技的階段式躍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