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 氫能產業熱度再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這是氫能作為前沿新興產業首次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隨后的4月份,氫能被正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草案)》,這意味著,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將得到法律層面認可。 在6月4日至6日舉辦的2024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期間,現代汽車集團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承燦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益于政策的支持,中國氫能產業已步入快速發展期。政策紅利也向市場釋放出積極信號,正在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創新資源流入氫能領域。 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促進中心主任張焰峰介紹,受益于政策支持,2020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實現了爆發式發展,到2023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最大的市場。去年,全球其他地區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普遍呈下降趨勢,而中國去年的增長率超55%,中國毫無疑問已經成了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最大、最熱的市場。 業內普遍預期,氫燃料電池汽車即將迎來放量階段,2024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有望邁過1萬輛大關;2030年左右,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將實現真正的商業化落地。 超11億元“政策紅包”下發,專家建議進一步優化“以獎代補”政策 上個月,我國首年度氫車示范獎勵資金預算出爐。業內認為,超11億元的政策紅包將進一步激發氫能行業的活力。 5月21日,財政部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4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簡稱《通知》),提前下達各省(區、市、兵團)2024年度節能減排補助資金,其中包括第一年度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獎勵,其中包含第一年度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獎勵共11.42億元。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同于對鋰電池電動汽車的支持政策,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方式是“以獎代補”,即企業先墊資運營、在根據運營狀況獲取資金獎勵,這一方式可以較為有效地杜絕曾經在電動車領域出現的“騙補”行為。第一批應用獎勵的下發,無疑為行業增加了信心。 2020年9月,為加快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提出示范期間,五部門將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根據目標完成情況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進行獎勵。單個示范城市群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包含關鍵零部件)補貼上限積分為17000分,1積分約獎勵10萬元,補貼上限金額為17億元;示范結束后,對超額完成示范任務的予以額外獎勵,額外獎勵資金上限不超過應獲得資金的10%。 不過,針對“以獎代補”,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從實際效果來看,政策仍舊有改進空間。 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蔡仕荊表示,從可持續運營的角度來看,現行獎補落實的時效性比較低,不利于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同時不同地方之間獎勵標準差異較大,例如廣東與北京、上海在單一車輛的補貼上有不小差距,最多可能相差50萬元每輛車,也會導致一些車輛的推廣滯后。 對此,蔡仕荊也建議,希望引導金融支持和國資企業的參與,由國資等平臺來墊資,緩解企業前期墊資的重大壓力,這將推動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更快步入規模化發展。 中和新興能源科技研究院院長、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工作專班辦公室副主任楊軍提到,產業仍舊沒有進入成熟期,仍舊需要政策支持,在第二輪政策中,應當吸取第一輪示范中的經驗教訓,有更明確的靶向性。 降本是挑戰,產業需緊抓應用場景 經濟性是商業化的必要前提。電動乘用車在中國的迅速普及無疑得益于其巨大的經濟性,同樣,成本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繞不開的一座大山。 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中軍認為,總體來看,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一是燃料電池車貴,以一個49噸車型來看,燃料電池加車載儲氫系統占到了總成本50%以上;二是氫氣貴,所以現在“買得起”和“用得起”都成了主要問題,在商用車領域,這兩個問題都是非常大的矛盾。 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燃料電池的總擁有成本,均攤到每公里依舊無法與柴油、鋰電相比。以歐洲當前的800公里續航重卡為例,同等運營條件、40萬公里的使用情況下,燃料電池汽車每公里總成本為16元,遠高于柴油車的10元、電動車的13元。 從供應鏈的角度,德國海利達首席執行官助理、中國區董事沈俊豪也進一步指出,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過程中比較大的瓶頸之一就是如何降本。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構成中,高價零部件占比頗多。他舉例說,一臺重卡,少則使用6-8個氫瓶,一個瓶口閥少則數千元,多則上萬元,這是一個十分客觀的數字。 業內人士紛紛指出,要提升價格競爭力,一是要靠技術研發,二是要靠規模效應。多名企業負責人都表示,應用場景是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的“牽引繩”。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研究中心主任張博指出,推進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是,聚焦優勢場景,集中資源提升規模。 他介紹,目前在示范城市內已經形成混凝土攪拌運輸、渣土運輸、冷鏈物流等多個典型應用場景。但目前應用場景主要以中短距離為主,日運行里程在300公里以內,長途場景有待規模化開展。出臺燃料電池汽車高速通行費減免、同行優惠等專項支持政策,將推動車輛跨區域同行,加快提升車輛規模,帶動產業降本。 楊軍也提到,必須緊抓優勢場景,政策要針對優質場景加大支持力度,推動產業再上一個規模,盡早實現產業的規模效應。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要求,到2025年,中國的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2萬輛,2023年新增約7000輛。也就是說,在2024年和2025年,將實現3萬輛的增量,復合年增長率超50%。 沈俊豪談道,保守地說,預計2030年將迎來氫燃料電池汽車明顯的商業化落地。這段時間內,將會經歷一輪輪的試錯和大浪淘沙,穩定的技術最終也將被篩選出來。他強調說,“從零到一的一個技術,一定是需要時間逐步發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