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半導體產業網 據武漢市科技創新局官微消息,日前,光谷實驗室宣布,其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等相關機構研發的膠體量子點成像芯片已實現短波紅外成像。 簡單理解,膠體量子點是一種具備量子限域效應的納米晶體材料,“視覺芯片”利用這種材料有效捕獲短波紅外光,并將其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再被讀數電路進行處理,最后得到紅外圖像。相比傳統的短波紅外成像芯片,“視覺芯片”的性價比更高,有望從工業應用延伸到家常應用,例如裝載到手機、電動車上。 研究團隊突破了多項關鍵環節,研制出國內首款量子點紅外成像樣機,部分指標國際領先。此后,在芯片的中試過程中,又實現薄膜涂覆、真空沉積和封裝測試等核心生產工藝設備的全面國產化。目前,短波紅外成像芯片產品已申請15項發明專利,已獲授權7項,訂單遍布全國,多家高校和企業向光谷實驗室“拋出橄欖枝”。 據光谷實驗室膠體量子點短波紅外成像芯片項目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教授高亮透露,面向手機模組和車載相機等消費級應用場景即將實現,下一步是面向物質檢測、半導體檢測和安防監控等領域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