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求索錄》中,李國杰院士曾重點強調,科學家應具備“戰略意識”或“戰略思維”,其核心內涵包括空間維度的“全局觀念”與時間維度的“前瞻思維”。 全局觀念要求科學家打破專業與行業的壁壘,從國家層面審視科技發展問題,以避免局部視角導致的片面決策。前瞻思維則要求科學家在面對科技或產業落后時,能全面分析復雜因素,精準預見未來趨勢,制定務實有效的應對策略。 針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現階段落后現狀,李國杰院士表示,片面追求研發最先進的光刻機并非明智之舉,中科院提出兼顧成熟工藝與先進工藝的發展策略,認為成熟工藝在市場覆蓋及產業帶動方面可能更具優勢,以此提升我國集成電路的整體競爭力。這一建議也體現了戰略科學家基于全局考量所做出的務實且富有遠見的決策。 在談及戰略科學家的特質時,李國杰院士強調要具有超越一般學者的前瞻判斷力,這種能力既源自個人天賦,更源于長期一線科研工作中積累的知識與經驗。戰略科學家能夠準確識別潛在的“當采學科”,洞察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同時警惕并揭露“偽當采學科”造成的資源浪費現象。此外,戰略科學家還需具備寬廣胸懷與民主作風,能夠在團隊協作與學術爭論中引領科技發展方向,選拔與培養敢于攻堅克難的科研團隊,而非利用團隊成就個人聲譽。這樣的戰略科學家不僅能夠引領科技創新,更能在國家科技戰略的制定與執行中發揮關鍵作用,推動我國科技創新的持續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