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商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重磅發布《2024全球企業知識產權創新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深度呈現全球企業知識產權的最新趨勢,探討AI浪潮下企業知產和研發工作的應對之道。 報告顯示,全球企業知產團隊均積極認同生成式AI對知識產權工作的價值,尤其是對專利檢索和閱讀的賦能中備受期待;在中國受訪企業中,已有約12%的企業在專利工作場景探索落地生成式AI工具。從行業宏觀視角來看,雖然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預算增速放緩,但超過74%的企業仍懷抱信心,持續釋放專利的多元價值;具體來看,專利的資產價值加速凸顯,企業對其認可度同比增長25%之高;企業知產和研發部門對專利情報價值的認知逐步拉齊,差距低于10%。 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負責人陶棟艷表示:“過去一年間,全球范圍內生成式AI浪潮席卷,作為科技創新生態中的服務機構,我們深信生成式AI的蝴蝶翅膀會帶來一次全新的行業范式革命,知識產權行業即將迎來‘iPhone時刻’。因此,今年報告聚焦‘AI煥新知識產權’主題,致力于描摹當下的知產領域的AI應用全景,為宏觀行業變革尋路,為個體實踐提供啟發,賦能全球科技創新。” 生成式AI煥新知識產權范式 一、全球企業知產團隊積極認同生成式AI的價值 在知識產權領域,新一輪AI革命即將開啟。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領域,身處生成式AI最得心應手的文本類型,具備高質量數據集的可訓練性、結構化文本的可解析性,近似內容生成,也是直面生成式AI變革的最前沿。 全球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團隊對生成式AI均表現出類似的積極情緒,58%的受訪者認為在知識產權工作中運用生成式AI將“利大于弊”。對比來看,海外企業知產團隊的看好程度更高一籌,認可“利大于弊”的受訪者占比達到43.5%,略高于中國受訪者(39.2%)4個百分點。 圖:中國企業知識產權團隊對專利工作中運用生成式AI的整體態度(來源:智慧芽) 二、生成式AI工具在企業專利檢索和閱讀場景中備受期待 生成式AI應用于企業的專利工作,有望重塑包含監測、檢索、總結、分析、撰寫、協同在內的八大類典型工作模塊。 具體來看,對于生成式AI革新“找-讀-分析”專利等場景是最受企業關注和期待的焦點。其中,專利檢索和專利閱讀均得到了3.8(滿分5分)左右的“期待值”,海外企業的期待甚至高達4.1-4.2之間。同樣,在“找-讀”之后的專利分析環節,其優化需求也廣受期待,得分在3.7左右。而研發動向監控作為整合了“找-讀-分析”專利的系統性工作模塊,國內外知產決策者均報以高度期待,得分達3.8。 值得關注的是,在基于自然語言的協同場景上,中國企業知產決策者對生成式AI的期待高于海外,平均分達到了3.6左右,明顯高于海外受訪企業的3.2-3.3區間。 圖:中國企業知識產權團隊對生成式AI的賦能方向的期待情況(來源:智慧芽) 三、12%中國受訪企業在專利工作場景探索落地生成式AI工具 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場景對生成式AI工具的應用處于萌芽期。在通用的工作場景,如文檔撰寫、PPT制作、圖片生成等,33.8%的受訪企業的知識產權團隊已開始使用生成式AI工具,該比例略高于海外同行。但在核心的專利工作場景,包括專利檢索、分析、撰寫、管理在內的各專利任務模塊中,65.7%的企業暫未考慮引入基于生成式AI的工具,22.5%的企業開始討論引入,近12%的受訪企業開始試點或大規模運用。 對比來看,更高比例的海外企業在知識產權場景開始主動擁抱變革,對生成式AI工具的應用整體處于上升期。超過三分之一的海外受訪企業開始嘗試基于生成式AI的專利工具,該比例是中國受訪企業的三倍之多。其中,26%已經開始試點運用,10%甚至已大規模運用。 圖:中國企業知識產權團隊當前在專利專業場景中應用生成式AI的程度(來源:智慧芽)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體量大的知識產權團隊更早開始了基于生成式AI的專利工具的探索。從調研結果來看,關于是否啟動對生成式AI的專利工具的評估和討論,在年度專利申請量大于200件的企業中,43%左右的企業已開始討論或試點基于生成式AI的專利工具,而這一比例在在年度專利申請量小于200件的企業中,僅占約28%-35%。然而,在從應用工具的最前線看,少數真正大規模落地應用的企業知識產權團隊,反而是更為靈活的中小知產團隊,這些企業的年度專利申請量不超過200件。 圖:不同工作體量的中國企業知識產權團隊當前在專利專業場景中應用生成式AI的程度(來源:智慧芽) 洞悉全球知識產權工作最新趨勢 四、科技企業知產預算增速放緩,而多數企業仍懷抱信心,認可專利的多元價值 智慧芽《2024全球企業知識產權創新調研報告》除了前瞻式刻畫生成式AI煥新企業知識產權與研發創新場景的進程外,延續過去兩年的企業調研,繼續洞察全球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最新趨勢。 調研結果顯示,2024年中國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呈現“預算從緊編制”的態勢。受訪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預算平均下降至100萬元人民幣以內。與去年“小于100萬”和“100-500萬”各占四成的分布不同,今年知識產權預算“小于100萬”的企業上升至六成,成為最普遍的配置規模。同時,從增長的維度看,高達65%的企業表示今年知產預算增長不到5%。 圖:2024年中國科技企業知識產權預算投入(來源:智慧芽) 然而,在專利的三個層次價值體系中,企業對專利的本體價值、業務價值和資產價值的現狀的認同全面提升,分別增長約3.9%、15%和24.9%。并且,多數企業對專利賦能企業發展的價值仍抱有信心,有74.4%的受訪企業認為專利將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更大價值。可見,面對趨于放緩的知產工作資源投入,中國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部門正不斷修煉內功,持續探索知識產權對企業賦能與貢獻的邊界,用有限資源拓展知識產權的多元價值。 五、專利的資產價值加速凸顯 報告顯示,專利的資產價值,即將專利視作企業的一類獨特資產,用于幫助公司獲取商業收入以及拓展金融融資,同比增長高達24.9%。究其原因,或是在2023年啟動的中國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推動下,專利的無形資產價值開始登上更多科技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舞臺。 圖:中國科技企業對專利多層次價值的認同程度(來源:智慧芽) 深入到行業維度看,專利轉讓在汽車行業的普及程度最高,46.7%的汽車行業中的調研企業表示開展過專利轉讓工作。與此同時,鑒于消費電子產品高度依賴國際標準和標準必要專利,因此消費電子企業開展專利許可工作最為活躍,有47.1%的消費電子企業在過去2-3年間開展過專利許可工作。 六、企業知產和研發部門對專利情報價值的認知逐步拉齊 專利的業務價值,即專利工作的價值向外溢出,為企業的業務直接提供支撐,包括提供技術情報等,同比增長約15%。據統計,95.1%的企業認可專利技術情報對企業的戰略方向制定、研發思路突破等多項業務工作提供賦能的價值。與此同時,專利情報在中國科技企業技術研發各個環節中逐漸發揮更大作用,與去年相比,認為專利情報在技術研發過程中發揮價值的中國科技企業增加了一至二成。 進一步看,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科技企業的知產部門和研發部門對專利情報價值的認知正在逐步拉齊。在今年的中國受訪企業中,91.4%的知產部門對專利情報價值表示認同,且有85.7%的研發部門對此表示認同,兩者僅相差6%,而在去年,該差距多達10個百分點。海外受訪企業也呈現出相同的特征,分別有87.6%的知產部門和82.4%的研發部門認同專利的技術情報價值,占比僅相差5個百分點。 圖:2024年中國科技企業不同部門對專利技術情報的認同程度(來源:智慧芽)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技企業在運用專利情報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認為“針對性專利難以找到”“專利文本冗長晦澀”的企業均比去年有所減少超5%。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得益于知識產權人員對研發內容的理解日益加深,可以為研發提供更好支持。調研結果顯示,去年有37.6%的知產決策者和43.9%的研發決策者認為知產人員缺乏對研發內容的理解,到了今年,這兩個占比分別下降至31.8%和32.9%。 圖:2024年中國科技企業在運用專利技術情報過程中碰到的困難(來源:智慧芽) 智慧芽連續第三年發布《全球企業知識產權創新調研報告》。今年的報告深入調研北美、歐洲和亞洲的10多個國家的600余家優秀科技企業,傾聽各行業知識產權決策者和研發決策者的聲音,并集結了OPPO、華海藥業、匯頂科技、京博、聯影醫療、瑞聲科技、上海醫藥、維信諾、陽光電源、中國聯通研究院等10家全球領先企業的創新范本,力圖呈現全球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最新成就與挑戰、價值與主張、行動和思考,助力科技創新生態全面洞悉最前沿的動向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