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 2008年,丹麥機器人企業優傲機器人(UR)推出全球首臺商用協作機器人,此后市面上涌現出一批協作機器人。協作機器人鼻祖在機器人技術開發和應用落地中有哪些經驗? 4月22日,優傲機器人母公司泰瑞達集團機器人事業部全球總裁Ujjwal Kumar(馬烏佳)對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表示,創新是核心動力。中國本地公司正不斷強化機器人競爭力,面對競爭激烈的機器人市場,旗下機器人產品不會依靠成本優勢競爭,不打算成為最低價格的選項,產品、生態系統和服務模式上的創新是通往成功的關鍵,同時要像“中國企業”一般運作。 總部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泰瑞達集團(Teradyne)成立于1960年, 從事測試和工業應用自動化設備的設計與制造。泰瑞達集團機器人事業部涵蓋丹麥機器人企業優傲機器人、名傲移動機器人(MiR)兩家子公司,提供協作機器人和移動機器人產品。 UR30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可用于人機協作環境,工作范圍更廣闊,可拖拽示教,用戶界面和編程更簡單,部署成本低。優傲去年11月宣布推出重63.5公斤、負載能力30公斤的新型協作機器人UR30,可用于機器看護、物料搬運和大扭矩螺絲擰緊等場景。Ujjwal Kumar表示,優傲也在將英偉達的加速計算集成到協作機器人中,使路徑規劃速度比當前方案快50-80倍。 傳統工業機器人技術主要執行重復性高、變化性低的大規模生產任務。Ujjwal Kumar介紹,人工智能的引入讓機器人能夠適應非結構化環境,這些高級機器人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更專注于處理多樣化的復雜應用,替代人類去執行重復、危險、骯臟的工作。 “高級機器人技術的出現不是為了取代人類,而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關鍵需求。我們也面臨巨大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我們缺乏足夠多具備適當技能和希望在制造業領域工作的人。因此,我們需要高級機器人技術來填補制造業和倉儲領域的勞動力缺口。”Ujjwal Kumar表示。 目前優傲平臺上已有32個基于AI的解決方案。Ujjwal Kumar表示,AI使機器人更加智能、靈活,適應性更高,能更好地理解、決策并在多樣化的解決方案中自主執行任務。若引入語音識別和情感識別技術,AI也能改善機器人與人類的互動。此外,AI提升了機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持續學習和進化,可以監控并持續評估風險,讓機器人在安全可靠中運行。 MiR1200托盤搬運叉車自主移動機器人。 今年3月,名傲移動機器人推出MiR1200托盤搬運叉車自主移動機器人,利用英偉達GPU及多個處理器實時處理來自眾多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的海量數據,可實時調整路徑、及時避障。3D視覺技術精準識別托盤,實現拾取和傳送托盤的超高精度操作。內置的人工智能檢測系統在性能上優于傳統檢測技術,縮短分揀與放置的時間,提高分揀精度。“想象一下,如果一個機器人每天需要執行1000次抓取任務,而我們為它設定的工作時間是4小時。那么每次抓取節省的10秒鐘,乘以1000次,將累積成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MiR自主移動機器人亞太區副總裁陳培東表示。 在MiR的自主移動機器人上,用戶可以開發應用,就像蘋果手機里的iOS系統一樣。“我們之所以能夠迅速引入眾多基于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這得益于開放平臺和強大生態系統的力量。在機器人技術這一領域,任何希望實現長期成功的企業都不能僅靠自身去開發所有技術。”Ujjwal Kumar表示,試圖單打獨斗,不僅進展緩慢,還無法充分利用全人類的集體智慧。“機器人技術本身就是一個全球合作的產物,它結合了來自德國的最新傳感器技術、傳動技術和電機技術,以及來自硅谷的先進軟件技術。這種跨文化、跨國界的合作正是我們能夠不斷創新、實現技術突破的源泉。” 在中國市場,Ujjwal Kumar表示,泰瑞達要像“中國企業”一般運作,在價值鏈、產品、生態系統和服務上深度投入,并明確自身核心競爭力。中國團隊擅長做好應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盡管Ujjwal Kumar也看到了中國本地公司正在不斷強化機器人競爭力,“尤其在逆向工程和應用層面的創新上表現出色。但在創新質量方面,我們仍然領先于競爭對手。”他表示,這一部分得益于與美國和丹麥的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緊密合作,這些合作提供了創新動力和高質量研究成果。為了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Ujjwal Kumar表示,實現產品本土化至關重要。“盡管目前我們還未完全實現這一目標,但我們正堅定地朝著這一方向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