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難以預料,一旦發生往往就損失重大。對于工業領域而言,地震災害的影響不僅僅是對人員安全的威脅,還包括對生產設施的破壞、生產進程的中斷以及伴生的持續性經濟損失。 隨著5G、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面向工業領域構建一個高效的防震減災系統已成為可能,不僅能夠降低地震帶來的初始損害,還能加快災后生產恢復的速度。本篇就以工業智能物聯網關應用為例,解析物聯網關如何助力工業場景的防震減災。
工業防震減災系統設計 工業場景的防震減災系統,主要由感知層、通信層及設備層構成。 1、感知層:在工業生產場景和區域,預先分布式部署一系列安防監測傳感器,包括震動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水位傳感器等,全面監測工業生產環境的各項指標數據。當感知到數據超出危險范圍,自動通過物聯網關出發應對措施。 2、通信層:可選用佰馬工業智能物聯網關,具備豐富的通信接口,支持5G/4G/有線通信方式,機身具有高強度防護以及抗干擾、耐高低溫特性,具備在惡劣環境條件下保持可靠數據采集、通信傳輸、遠程管控能力。 3、設備層:即各類型生產機械設備,包括電力機柜、產線輸送帶、引擎、空調系統、門閥門鎖等。 基于智能物聯網關,實現智能化災害響應與損害控制 基于工業智能物聯網關,綜合運用物聯網感知、設備聯動控制技術,將生產線上的機器和設備全面連接到物聯網,實現在地震等應急情況下,能夠自動執行關鍵設備、關鍵系統流程的停機和終止,如切斷電源、燃氣,關閉危險管道閥門,自動降溫減壓等,從而在第一時間減輕地震可能造成的直接損害和間接危害。 快速恢復生產:利用物聯網技術評估與調整 地震發生后,快速恢復生產是保障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供應穩定的關鍵。通過智能物聯網關,企業能夠迅速收集各生產設備、生產環節的災后狀態數據,評估設備和基礎設施的損害情況。基于大數據數據支持下的災后恢復決策,能夠幫助企業確定重啟生產的優先級和順序,以及安排必要的維修和替換工作,加快生產恢復。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工業生產的防震減災工作正在變得更加智能化和系統化。借助智能物聯網關的強大數據采集、5G通信和邊緣計算、邊緣聯動等能力,能夠幫助企業更有韌性地面對地震這一自然災害,減少經濟損失,還能夠在災后迅速恢復生產,確保生產的連續性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