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熱性質是土壤的物理性質之一,是指影響熱量在土壤剖面中的保持、傳導和分布的土壤性質。它包括三個物理參數:土壤熱容量、導熱系數和導熱系數。土壤熱性質是決定土壤熱狀況的內在因素。它們也是控制農業土壤熱狀況的重要物理因子,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合理耕作、地表覆蓋、灌溉、排水、施用人工高分子聚合物等措施可加以調整。 正常氣象條件下,一天中土壤表面最高溫度出現在13時左右,最低溫度出現在日出前;土壤表面溫度日差較大,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日差逐漸減小,深度每增加10厘米,低溫開始時間推遲2.5-3.5小時,日變化幅度80-100厘米消失。 土壤成分的熱容各不相同,其中,水的熱容最大,空氣的體積熱容最小。因此,土壤水分是影響土壤熱容的主導因素。在農業生產中,經常通過水分管理來調節土壤溫度。例如,在容易積水的低洼地區,在早春時采取排水措施,使土壤升溫,以利于種子發芽。 土壤熱通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土壤剖面的熱,其值取決于上下土壤之間的溫度梯度和土壤的導熱系數。土壤溫度是影響森林氣候的重要因素,與植物生長密切相關。不同坡度、坡向和光照條件的林分,引起土壤溫度和土壤熱通量的相應變化。地表吸收太陽輻射能后,熱量通過分子傳導傳遞到深層,引起下層升溫。相反,當土壤表面變冷,溫度下降到較深層的溫度以下時,熱量就從較深層向外輸出。 不同的植被類型和立地條件決定了土壤溫度的變化模式,可以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以及土壤溶液中各種無機鹽的溶解速率,從而影響樹木的生長。研究不同覆蓋和耕作措施對土壤溫度和水分的影響,可以提高土地生產力。全球氣候變化、環境過程模擬、元素地球化學循環、土壤理化性質演變等方面,都需要獲得完整、準確的土壤溫度時空分布數據,而熱通量 傳感器可以幫助探測土壤熱分布。 工采網代理了多款熱通量傳感器,如瑞士greenTEG 熱通量傳感器 - gSKIN-XP,使用29對超高靈敏度熱電偶測量通過傳感器自身表面的熱通量,其面積為72 mm²,厚度為0.4 mm。級-0封裝優化聚合物和1級封裝的金屬結構。日本EKO熱流傳感器-MF-180測試原理:有三種熱傳導模式:熱傳導,熱輻射和熱流。如果熱流傳感器安置在材料的表面,它將測試這三種模式熱的總和。如果傳感器安置在材料的內部,它直接測試由熱傳導產性的熱傳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