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處理中,主要是注意觀察客戶的生產條件和研發端是否有區別,然后將整個生產流程了解清楚,并問清楚,故障發生在什么環節,但這個發生環節并不一定就是罪魁禍首,它也許只是第七個燒餅,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這里是說,前站測試環節,有可能出現問題點,導致你的元器件受損,然后故障集中在最后環節出現。 接下來要搞清楚,之前的生產流程,哪些環節會有異常,并根據自己的推測,做測試和現場抓取波形等手段,這個過程不要擔心客戶不耐煩,第一,他們也想找出問題;第二,他們會看到客服人員的專業和敬業。就算不耐煩,我們要是堅持,他也不好拒絕,除非有些保密環節不讓進去。接下來,最關鍵的是,某些嫌疑環節,反復觀察。以前還在我愛方案網上班的時候,有次去寧波一家客戶處理客訴,現場抓取波形。從下午2點一直抓到晚上7點,終于在前測環節抓到一個異常波形,從而對問題的產生有合理解釋,對方研發也松了一口氣。 某些出現異常的因素:1.客戶的板子有設計改變;2.生產端的適配器等治具和研發端不一致,存在比研發端更大更極端的現象;3.多組測試治具中,某組治具老化;4.工廠為用電大戶,電網不穩定,尤其是晚間7-9點的用電高峰時間;5.熱插拔脈沖遠遠大于冷啟動,客戶可以質疑說不會有熱插拔環節,但我們可以解釋,產線上的工人存在違規操作,這個不好控制;或者工人在做“斷電-插拔-上電”這樣的過程,每天重復幾萬次,必然有這么幾十次是忘記斷電的,所以就變成熱插拔了,存在熱插拔故障的可能,導致元器件受損。 說兩個案例: 記得一個客戶,發生客訴,到現場處理之后,一直抓取不到故障點。只好和對方工程師聊聊天,聊天的時候得到一些你不去問,也就不知道的信息。比如,客戶的治具有三組,有兩組在正常生產,而陪同的研發人員不清楚故障發生在哪里,只是知道原來是三組治具一起使用的,現在只用兩組。這樣一來,我心里有數了,打電話給負責這個CASE的研發,問停止生產的治具是不是發生故障的環節,對方回答說是。接下來就簡單了,順利的解決了問題點所在。 另外一個案例是這樣的,我們去客戶生產環節處理客訴,發現量測下來的波形和研發階段不太一樣,比研發階段的更大更危險。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客戶生產端治具老化。同時,也了解到客戶的研發端和生產端也存在點小小的矛盾(這個相信很多工廠都有,研發和生產誰都不服誰唄),研發老大一直要求生產老大改進治具,而生產老大一直沒有同意。。。呵呵,最后,我們經過估算,改了元器件型號,同時滿足兩頭的需要。 抓取的過程是比較枯燥的,陪同的RD一般不會是研發經理之類的,大家都是年輕人,最好是利用這個時間和他培養培養感情(培養出基情來,別找我麻煩啊,呵呵),先觀察他屬于什么類型的人,聊聊運動,游戲,美女,股票,罵罵社會,看看跟職業相關的電子展會,總有對上路的。然后和他聊聊器件的專業知識,根據一般經驗來看,很多研發,尤其是剛入行1-3年的研發,對有些器件的認知還是不夠深入的。讓他了解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故障條件,并且有可能故障的出現不一定是元器件的問題。這樣,他在事后寫報告的時候,也會對我們加印象分,也會稍微幫我們說說話。人嘛,總是講感情的,對不? 最近參加了電子元件技術網的CNT原創帖大賽,獎金不多,也就三百,才硬著頭皮憋出了這個文章,大家去幫我投投票吧,謝謝了!。AD結束,回到正文最后,我們要盡量抓到故障點,但是根據故障的比率來看,抓到故障點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筆者也做過6年的筆記本研發,深深的知道,不能復制的BUG才是最難解的BUG。所以,在實在抓不到故障點的情況下,最好能委婉的和客戶溝通,讓客戶了解,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