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互聯網監測研究平臺——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中國寬帶用戶調查》稱,中國寬帶用戶普遍遭遇“交著寬帶的錢,用著窄帶的網”的境遇,即實際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速率,“假寬帶”一詞不脛而走。不過,有專家反駁指出,“假寬帶”的說法并不屬實,中國的網速已屬中等偏快,價格屬中等偏低。 而通過對比國外情況,記者發現,中國的“中等偏低”的寬帶價格不但比英美等發達國家要高,比寬帶服務不甚發達的印度也高一些,網速卻相形見絀。而一些中國寬帶服務商不愿承擔的責任,在國外卻有服務商主動來扛。另外,國外政府也會給予本國寬帶很大的資金支持。 英國 上網高峰時期 承諾不降速
這是因為,英國大大小小的寬帶服務商多達40余家,有近百種寬帶業務可供用戶選擇。同行間激烈的競爭迫使服務商以各種方式積極吸引用戶并留住用戶,給了英國寬帶用戶不小的實惠。 作為英國主要寬帶服務商之一,天空寬帶當下就推出了一款非常優惠的寬帶上網套餐,一年下來的平均費用只有每月5英鎊(約合人民幣49元),而理論網速更是高達20M。 當然,像天空寬帶這樣的企業能夠推出低價和高速的寬帶服務,是有英國政府在背后支持。2010年3月,英國專門設立了一個負責推動下一代寬帶網絡建設的新政府機構“寬帶傳播英國(BDUK)”。該機構負責在2017年年底前實現全英90%的家庭接入最低速率2M寬帶的普遍服務承諾,預計政府將撥款10億英鎊。 在稅收方面,英國三分之二地區的高速寬帶網業務首年免稅。另外,英國還會出資4.8億美元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寬帶補貼。 美國 1億家庭將享100M平價寬帶
美國國家寬帶計劃提出了10年發展目標,具體目標是:至少1億美國家庭應能使用平價寬帶,實際下載速率至少達100M,實際上傳速率至少達50M;每個美國社區都應能獲得至少1G的寬帶服務。 今年10月,FCC還通過了一項改革計劃,包括創立一個年度預算高達45億美元的新的“連接美國基金”,將使超過700萬居住在鄉村地區的美國人享受到高速寬帶接入。 澳大利亞 按流量收費 總理設1G目標
像澳大利亞最大的寬帶服務商,澳大利亞電信公司(Telstra)的幾種寬帶套餐,網速都一樣,ADSL線路能達到20M,專線線路能達到30M,而不同價格的套餐之間的差別就是下載流量的不同,最便宜的每月24.95澳元,每月下載流量只有5G,超出流量后寬帶就會變成“龜速”的512K。 2009 年4月,當選總理陸克文宣布,將兌現承諾,投資430億澳元在全國范圍內建設新的寬帶網絡——國家寬帶網(NBN),這將是該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單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目標是使90%以上的家庭和企業獲得高達100M的光纖連接。而澳現任總理吉拉德更是計劃將全國寬帶的速率提高到原目標的十倍,即1G。
韓國 全球上網最便宜得益于政府投入
長期以來,韓國一直扶持寬帶發展。上世紀90年代,韓國就有了要發展成信息社會的計劃。從1999年開始每年都會提出發展寬帶的政策,力促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在政策和技術上,韓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不僅如此,韓國寬帶速度飛速提高還得益于政府資金的大量投入。“光纖到戶”工程投資為245億美元,韓國政府將承擔其中的15億美元。在這幾年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中,韓國政府對寬帶基礎設施的投資達到700億美元,使韓國各地區得以快速布建寬帶網絡系統。 印度 1M寬帶尚未普及 花245億建光纖網絡
相對落后的寬帶網絡與印度自詡的信息技術大國顯得格格不入,因此在2010年12月,印度發布了新寬帶計劃稱,將采用開放式光纖接入,對所有人口超過500 人的村莊進行光纖普及。到2014年,63個大城市家庭的固定寬帶下載帶寬將達10M,城鎮和農村地區的寬帶達到2M。 上月,印度相關官員稱,印度內閣已經批準撥款2000億盧比(約合245億元人民幣)用于光纖網絡工程。 觀點 利益訴求不同 造成寬帶價格差異 對于《中國寬帶用戶調查》的調查結論,知名電信專家項立剛認為,像這種寬帶名義速度與實際不符的情況,在世界各地都有,而不是只在中國有,不能說是“假寬帶”。項立剛指出,如果說有假寬帶,全世界用的都是假寬帶。 項立剛表示,4M的寬帶事實上不是傳輸速度肯定保證達到4M,速度有很多方面影響因素,如服務器、傳輸的網絡和最后的屋內線都有可能對速度產生影響。 中科院教授呂本富認為,如果電信運營商沒有那么高的網速就不該收那么高的價錢。而國外由于經營電信網絡的利益訴求不同,因而價格也比我們便宜。特別像韓國,為了建立信息化國家,提出寬帶就像自來水龍頭一樣,實際上已作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了,因此價格很便宜。 項立剛表示,日本和韓國把寬帶發展作為國家很重要的戰略,國家投入了很多錢,才能保證其寬帶發展得非常好。本版文/記者 楊錚 制圖/周建文 (法制晚報) |
“假寬帶”背后真問題 新聞來源:techweb 前段時間,在就電信反壟斷調查與央視PK時《人民郵電報》為駁中國寬帶高價論,曾公布國際寬帶價格,《人民郵電報》承認香港網費確實低,但又稱中國香港地域狹小、人口密集,具有推廣高速寬帶的獨特優勢,中國內地并不容易模仿。 我的問題是,在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同樣是地域狹小、人口密集,具有推廣高速寬帶的獨特優勢,為什么寬帶卻以價格高昂出名,不但比不上香港,而且連很多內地小城市都不如呢? 12月22日,一家名為DCCI的機構發布《中國寬帶用戶調查》。調查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固網寬帶與3G用戶數累積達到1.5億與1.02億,但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在使用“假寬帶”。報告稱,假寬帶即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DCCI針對辦理不同帶寬的固網寬帶用戶進行的上網平均速度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用戶上網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在寬帶費用方面,調查發現,中國大陸網民實際每月為1Mbps寬帶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 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使用的居然是“假寬帶”?繼上個月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反壟斷調查事件后,這次“假寬帶”事件又把各大電信運營商推上了風口浪尖,使之再受網民的譴責與質疑。 對于“假寬帶”的說法,電信專家項立剛在微博上指出這是個“炒作”:“如果說假寬帶,全世界都用的是假寬帶,比如說4M帶寬,是運營商允許你用最高不超過4M的帶寬。至于實際帶寬,要受服務器、傳輸、交換機、光端機、五類線多種因素影響。全世界沒有一個實際帶寬和標稱最高帶寬是一樣的”。此言一出,立刻引來無數網民圍攻,稱項為運營商雇傭的“五毛黨”、利益代言人等。 盡管項立剛的言論不受網民待見,但客觀地看,他說的其實并非沒有道理。“假寬帶”跟“寬帶缺斤短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前者是假問題,而后者才是真問題。上過電信、網通等運營商網速測試站點的人都知道,名義寬帶速率并不等同于實際下載速度,它們一般會明確指出,實際下載速度等于名義網速除以8,也就是說4M寬帶其下載速率應達到500KB/s左右。 在《調查》中,發布者提到三個概念,一個是“名義寬帶速率”,一個是“實際寬帶下載速率”,還有一個是“標定速度”。把“名義寬帶速率”稱為使全國網民都受騙的“假帶寬”,其炒作色彩很濃,但報告又指出超過半數用戶上網實際下載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這卻是個真問題。也就是說,用戶購買了運營商4M的帶寬,即便按500KB/s標定速度衡量,仍有半數以上不合格。 某運營商在回應寬帶“缺斤短兩”問題時曾辯解:中國運營商提供的家庭寬帶多為共享寬帶,而非獨享寬帶,為家庭用戶提供共享寬帶是各國運營商的普遍做法。其關于共享帶寬符合“國際標準”的說法沒有錯,但卻沒有說它們對“共享帶寬”的運營也符合國際標準,10M帶寬2戶人家是共享,20戶人家也是共享,200戶人家也是共享,但服務質量卻有天壤之別。我看到的最夸張的投訴是山西某棚戶區幾萬用戶共享幾M帶寬,網速只有10KB,掛QQ都掉線。 更關鍵的問題是,既使用戶發現這些質量問題,也常常投訴無門,投訴無效。因為在寬帶服務方面,中國目前并沒有一個中立的權威檢測機構能出來維持公道,一切以運營商的說法為準,比如你投訴下載速度不高,它會跟你解釋說責任在下載源,你晚上人多的時候感覺網卡,它白天派人來給你檢測,至于違背網絡中立原則,肆意封殺BT、電驢下載更是常事……而由于壟斷的存在,在面對惡劣服務時用戶又不能選擇用腳投票,也難怪不滿的網民們會遷怒于敢站出來為運營商說“公道話”的項立剛。 比服務更使中國寬帶用戶關心的是資費問題,《調查》說中國大陸網民實際每月為1Mbps寬帶的支出是香港的469倍,這或許有些夸張,但其反映出的內地網費太貴的現實卻不容忽視。前段時間,在就電信反壟斷調查與央視PK時《人民郵電報》為駁中國寬帶高價論,曾公布國際寬帶價格,《人民郵電報》承認香港網費確實低,但又稱中國香港地域狹小、人口密集,具有推廣高速寬帶的獨特優勢,中國內地并不容易模仿。 我的問題是,在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同樣是地域狹小、人口密集,具有推廣高速寬帶的獨特優勢,為什么寬帶卻以價格高昂出名,不但比不上香港,而且連很多內地小城市都不如呢? 說到底,內地寬帶用戶遇到的問題,本質上還是與壟斷有關,用戶在面對低質服務時,往往只有被動接受的份兒。此前,國家發改委已經啟動了通信反壟斷調查,現在,DCCI進一步披露了真問題,那么,問題的解決值得期待。 一方面,運營商必須一改過去“舍我其誰”的姿態,認真對待并切實改進服務,包括更新硬件;另一方面,通信壟斷必須打破,只有在充分的競爭中,運營商才能以用戶為本,根據實際成本提高網速、降低資費。 |
體驗美國寬帶:速度“假寬帶” 資費低于中國 新聞來源:新浪科技 中國互聯網監測研究平臺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近日發布了《中國寬帶用戶調查》報告,引起了巨大爭議。報告認為,中國網民實際使用的是“假寬帶”,而且中國寬帶資費明顯高于其他國家。 新浪科技編輯實際測試了美國家庭寬帶網速,認為DCCI關于寬帶網速的表述存在疑問,因為美國寬帶網速同樣達不到標定速度,也屬于“假寬帶”。但無論是絕對資費還是相對資費,中國每1M寬帶包月資費都明顯高于美國。 DCCI的報告認為,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使用的寬帶,實際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速率,實際上是“假寬帶”。舉例來說,4M寬帶用戶理論上應享有512KB/s的網速,但實際上九成用戶的平均速度都不到400KB/s。 報告中還表示,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美元,中國大陸網民實際每月為1Mbps寬帶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 美國也“假寬帶” 編輯住在美國加州硅谷的Sunnyvale,使用的是有線電視及寬帶提供商Comcast的家庭寬帶服務。詢問周邊朋友發現,硅谷地區居民大部分使用的都是Comcast和AT&T這兩家提供的寬帶服務。 Comcast和AT&T的寬帶上網資費標準大體相同,都包括了每月10美元的有線電視的費用。新浪科技編輯每月使用的是Comcast提供每月70美元的25Mbps寬帶服務;除去有線電視費,因此實際寬帶費用是每月60美元。 按照網速測量網站(http://www.speakeasy.net/speedtest/)以及iPad應用Speedtest進行實際測試,編輯家中的下載平均速度大致在17Mbps,相當于2000KB/s;上傳平均速度則是4Mbps,相當于500KB/s。 編輯同時還請了加州兩位朋友以及新澤西州一位朋友測試了實際網速,他們的寬帶由Comcast以及時代華納有線提供,但實際網速同樣達不到標定網速,大致在70%-80%間。 以此來看,美國普通家庭寬帶也沒有達到DCCI的標準,屬于“假寬帶”。北京郵電大學闞凱力教授關于“假寬帶不符合事實”的論斷應該是合理的。 Comcast客服人員表示,實際寬帶速度會受到包括訪問網站、鋪設線路以及上網設備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實際帶寬很難完全達到標定帶寬。 中國網費很貴 再看資費的問題,美國的寬帶基礎設施較為發達,因此寬帶網速普遍高于國內。拿Comcast的寬帶資費來看,1.5M的寬帶包月每月資費30美元,而6M寬帶包月資費是40美元,15M寬帶包月資費50美元,25M寬帶包月資費60美元。 由于加州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普通的家庭寬帶標準都是15Mbps,即每月50美元(不包括有線電視)。由此來看,闞凱力教授關于“美國硅谷1M寬帶包月資費要20美元,價格比中國高”的觀點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因為硅谷地區很少有家庭會選擇最不劃算的套餐。 按照新浪科技編輯所用的25M寬帶來看,除去有線電視費的實際每月寬帶費為60美元,平均1M相當于2.4美元。考慮到其他州的情況,以及低速寬帶平均資費較高,因此DCCI報告列出的美國資費標準是屬實的。 此外,資費高低還應該按照相對收入比例來看,按照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去年美國在職合法工作人員約為1.3億人,平均工資是4.3萬美元,相當于月均收入3583美元。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19109元,相當于每月1500多元。中國沿海大城市和內陸城市在收入方面存在明顯差距,北京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073元,相當于每月2422元。 簡單的說,美國居民每月幾十美元的資費享受的是10M—25M的寬帶服務,而中國居民每月幾十到幾百人民幣享受的是1M—4M的寬帶服務,中國的每1Mbps寬帶資費高于美國是毋庸置疑的。 ![]() Speakeasy測試網速(下載均速在17Mbps左右,約為每秒2000多KB) ![]() Speed'test實測網速(3次測試,下載速度大致在17MB/s) |
假寬帶調研方DCCI稱調查方式不便公布 在調查機構DCCI發布報告指“中國絕大部分用戶使用‘假寬帶"后,電信專家闞凱力昨日表示,“假寬帶”風波是網民將怨氣撒到運營商身上的結果,他提出了解決網速的四條建議。DCCI方面昨日則回復稱該報告的調查與取樣方式暫時不便公布。 ![]() DCCI:不公布是怕曲解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于上周發布報告《中國寬帶用戶調查》,稱超過半數用戶上網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 該報告還指出,寬帶費用方面,內地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該報告在媒體和網絡上引發大量討論。 本報記者昨日聯系DCCI人士,該人士回復稱,因擔心報告調查取樣方式與其他相關要素公布后引起斷章取義的曲解,因此暫時不予公布。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電信專家闞凱力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以實際上網速度和標定速度對比,得出寬帶服務為“假寬帶”這個結論并不客觀。 闞凱力分析稱,以北京為例,聯通提供的2M寬帶ADSL服務,其標定速度來自于用戶家中終端到最近的電話局機房的速度。“電話線是用戶獨享,ADSL的上限速率在8M以上,2M和4M的寬帶產品,電信運營商沒有必要克扣,扣了也不會多拿錢”。 “網速問題和壟斷問題的解決方案一樣” 為什么很多網民感覺上網速度達不到標定速率?闞凱力分析稱,在北聯通、南電信這兩個大網之內,訪問速度一般可以保障,因為網內大部分為光纜, “不用白不用”;新浪、百度、淘寶等大網站會在兩個大網內均設置鏡像網站,所以速度也會有保障;但如果某些網站只在一個網內設有服務器,另一張網內的用戶訪問時可能就會比較慢。而在訪問國外網站時,網民通常會感覺更慢,因為出國線路首先受到相關防火墻的制約,大量的過濾工作阻礙了網速;其次,海底光纜到各國的訪問速度也并不穩定。 闞凱力建議,解決寬帶上網速度問題,其實與他一個多月前就發改委調查電信、聯通壟斷問題時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一樣的:建議骨干運營商從2家增加到 4家;建議增加骨干網互聯互通節點數量,從3個增加為7個;建議對寬帶資費進行監管,禁止批發價高于零售價;最后,對壟斷運營商違規的罰款可以返還給消費者。 《新京報》 |
專家稱“假寬帶”屬編造概念 周五,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寬帶用戶調查》報告中稱,中國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是“假寬帶”,這一詞匯也迅速成為網絡熱詞之一。不過,電信行業內專家普遍對這一報告提出了質疑。DCCI在報告中表示,我國超過半數用戶上網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例如使用4M寬帶的用戶理論上應享有512KB/s的網速,實際上平均速度在 400KB/s以下的用戶占91.2%;使用2M寬帶理論網速是256KB/s,實際上平均速度在200KB/s以下的占83.5%。 該報告認為“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在使用假寬帶”。 對于“假寬帶”的提法,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稱“這是由根本不懂技術的人編造出的一個用于炒作的概念。”他表示,實際網速達不到標定速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是由分享帶寬、線路傳輸、網絡服務器等諸多因素造成的,由此認定中國網民使用的是“假寬帶”,“只能說得出這一結論的人根本不懂技術。”而電信專家項立剛也表示,全世界都是用這種方式去表述寬帶的,“如果說是假寬帶,那全世界用的都是假寬帶”。 DCCI報告中還表示,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美元,中國大陸網民實際每月為1Mbps寬帶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 闞凱力認為完全不符合事實。據他介紹,在美國高新技術最集中的硅谷地區,網速不到1M的寬帶包月資費也要將近20美元,絕對價格比中國要高。他表示,在全球范圍來看,我國寬帶網速屬中等偏快,以絕對數值衡量價格屬中等偏低。 在電信行業觀察家付亮看來,這種資費的對比也是站不住腳的。他表示,國土面積不同,人口密度不同,城市化程度不同,這樣的比較沒有合理性。 《京華時報》 |
專家稱“假寬帶”各國都存在 |
專家稱“假寬帶”各國都存在 “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都在使用假寬帶”——來自互聯網數據中心的這個調查結果,讓1億多網民很傷心。一片質疑聲中,也有專家出面力挺說,“假寬帶”在各個國家都存在。 調查:超半數網速不達標 《中國寬帶用戶調查》稱,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在使用“假寬帶”,即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用戶上網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使用4M寬帶的用戶中理論上應該享受的網速是512KB/s,然而實際上有9成網民的平均網速達不到400KB/s。報告指出,4M平均網速在400KB/s以下的占91.2%;2M在200KB/s以下的占83.5%;1M在100KB/s以下的則占67.6%。這一說法得到中科院資深互聯網專家呂本富教授的認同。 呂本富表示,實際測定顯示,到用戶終端的桌面后能達到2M的是非常少的。雖然叫它“寬帶”,其實就是在小區里邊可能是3戶、5戶甚至100戶共享的,等于說這個路在沒跑“車”的時候可以達到2M甚至100M,但是在10家“車”一上道,分這個帶寬就不夠了。所以我們經常會感覺到雖然是寬帶,但是在上網高峰或者是大家在用的時候依然會有待遲現象,就是一個假寬帶的問題。 反駁:此現象非中國獨有 對于《中國寬帶用戶調查》的調查結論,也有專家認為,像這種寬帶速度不符的情況,在世界各地都有,而不是只在中國有,不能說是“假寬帶”。知名電信專家項立剛(微博)就表示,如果說假寬帶,全世界都用的是假寬帶。 項立剛表示,我們說4M的寬帶事實上不是傳輸速度肯定保證達到4M,而運營商允許最高的速度是4M。影響速度有很多方面,大家都知道服務器,這個切換器,傳輸的網絡、觀站機和最后的屋內線都有可能對速度產生影響。所以說中國這種表述辦法就被認為是假寬帶有失公平,因為全世界都是用這種辦法去表述的。 意見:網路建設成本太高 項立剛認為,中國大規模網路建設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成本無法承受,讓中國每一戶都達到光纖寬帶的速率,僅靠運營商是不現實的。 項立剛表示,網速上不去最差的情況是基礎投入不夠,所謂基礎投入不夠,日本和韓國是有國家戰略的,它把寬帶發展作為國家很重要的戰略,國家投了很多的錢,包括它有扶持的政策,然后才能保證它的寬帶發展得非常好。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 專家觀點 部分國家把寬帶變成社會福利 無論是在網絡論壇上,還是在微博上,網民們在熱議寬帶服務“缺斤少兩”的同時,還深感“傷不起”的就是“高網費”。互聯網數據中心報告顯示,全國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美元,算下來,中國內地網民實際每月為1Mbps寬帶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 中科院互聯網專家呂本富認為,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把寬帶像自來水一樣變成一種公共服務了,甚至有的國家提出寬帶可以不收錢。它實際上是作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了。而中國的寬帶是由大的電力公司作為資源在經營,所以帶來和國外差距非常大的一個情況。(文/北京晨報) |
電信人士反駁DCCI寬帶報告:混淆概念制造噱頭 中國的寬帶“缺斤少兩”,這個由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提出的驚人判斷竟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反倒讓DCCI異常尷尬。在中國互聯網產業一向以權威客觀聞名的獨立第三方調查機構DCCI,這一次有關《中國寬帶用戶調查》的報告卻意外地引出權威專業人士的眾多質疑,不少漏洞更讓業內專家直指其調查有炒作嫌疑。 DCCI發布的這份寬帶用戶調查報告稱,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用的都是“假寬帶”,超過半數用戶上網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針對此報告,中國電信官方少有地迅速回應稱,運營商提供的家庭寬帶多為共享寬帶(不是獨享寬帶)是各國普遍做法。 電信專家項立剛介紹,所謂共享寬帶,就是用戶購得的帶寬并非自己獨享,而是本棟居民樓同其他部分用戶所共享的。也就是說,用戶若購買了4M寬帶,其是和一定范圍內的其他用戶所共享的,其理論值可以達到512KB/s,但受制于共享的特性和用戶上網的時間、登陸網站服務器的帶寬質量等因素,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可能達到理論峰值速率。此外,獨享寬帶的價格也要比共享寬帶貴很多。 事實上,從全球寬帶提速的發展進程中也可以看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運營商能夠確保標稱寬帶帶寬能百分百實現,實際寬帶速度能達到標稱帶寬的70~80%已屬不易。 DCCI調查認為,多數用戶辦理的固網寬帶帶寬為2M或4M,而2M帶寬下用戶平均上網速度為142.2KB每秒,4M則為232.7KB每秒。全國固網寬帶用戶平均上網速度為199.3KB每秒,與名義速度差異極大。 這里其實有個概念混淆的情況,實際上,運營商說的2M是指2048Kbps,報告測試用的KB。2048Kb/8=256KB,稍有常識都知道,名義上的256KB受物理線路、網絡路由、電腦處理能力、下載網站處理能力等的影響,實際達到199.3KB,這是非常正常的,已經達到了標稱帶寬的 77%,已經相當難得。這完全不能證明其我國寬帶是假寬帶的觀點。這就好比一輛標稱速度是每小時200公里的汽車,實際上沒有人會時刻保持最高速度行駛的情況一樣。這個道理其實并不復雜。這是其引發的第一個質疑。 其二,關于寬帶價格,報告指出,內地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針對寬帶價格,一些咨詢機構都已經分析過,在相同的寬帶發展階段和普及水平等可比條件下,我國的寬帶價格屬于中等偏低。但我國的國家寬帶戰略確實有些落后。 依據該報告的數據,以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2來計算,我國內地1M寬帶每月價格是83元人民幣,是我國香港的469倍,那么假設現在我們能達到香港地區的資費水平,1M寬帶每月價格就只有不到一毛八分錢人民幣,試問,放眼全球,那個國家或者地區能有運營商可以實現。這種制造噱頭的調查報告已經喪失了基本的學術操守,讓人寒心。 這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其寬帶價格的對比不是按照公認的科學的對比方法得出的結論,實際上寬帶價格與所在國家或地區的寬帶普及率、當地居民收入水平、地域大小都密切相關,絕對不是僅憑絕對值橫向對比就能反應出發展效果的。同時,寬帶提速后也不是按1M包月價格的簡單疊加來重新定價的,打個比方說,韓國寬帶在1-2M速率時的每月價格為226元人民幣,但是其提升到50M速率時絕對不是簡單以50倍的226元來確定價格,相反的,因為發展的成果,其50M寬帶包月價格只有170元人民幣。 說了這么多,其實不是為中國的寬帶運營商辯解,雖然運營商內部都感到委屈。在其他行業價格年年保持增長、時不時就給消費者來個“溫柔一刀”的背景下,通信業不僅提供的業務種類不斷豐富創新,而且資費水平逐年下降。以寬帶為例,我國內地寬帶資費水平今年到目前已經下降了超過5%,而國家耗費兩年在嚴厲調控的房地產價格水平只下降了不到1個百分點。一片漲價聲,通信資費無需國家調控主動下降,但是還要時不時地成為眾矢之的,冤不冤? 為什么這樣一個以奪人眼球的“469倍于香港資費”的調查報告,就能引發全國用戶的一片附和聲討,真正內行人的客觀解讀反倒顯得微乎其微。其實原因很簡單,通信業手機、固話、互聯網已經擁有總數超過18億的用戶規模,當之無愧成為用戶最多的產業,因而也成為最敏感的產業。任何一點事件都會引發全國關注。這是中國通信業多年競爭和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對中國通信業必須加快發展的鞭策。 寬帶發展越來越讓國人關注,因為所有人的生活、工作都已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以寬帶為基礎的社會信息化正在深刻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這就意味著寬帶必須保持超前發展的速度才能迎合國人的需求。寬帶速度不斷提升價格不斷下降是必然的趨勢,也是國家和通信產業發展的目標,但這首先肯定不能一蹴而就,其次更需要龐大的基礎網絡設施的建設投入,這要完全依靠三大運營商一力承擔是不現實的,需要國家政策扶持和龐大的寬帶建設投入,需要國家寬帶戰略的切實推進。 中國寬帶產業發展不能靠綁架公眾、制造眼球效應的炒作,更不能靠鞭打快牛式的操之過急。“反壟斷”、“假寬帶”之類的話題之所以能引發全社會關注,也說明我國寬帶產業發展中確實還存在很多問題,速度雖然提升了,但是提升得不夠快;價格雖然降低了,但是降低得也不夠快。這些都是需要在發展中解決的問題,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寬帶產業取得今天的成果是靠發展,滿足全社會不斷增長的信息生活需要還是只能靠發展。寬帶關系國計民生,不能折騰,更不能拔苗助長。(文/通信信息報) |
DCCI調查:中國半數以上互聯網用戶用假寬帶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中國寬帶用戶調查》。調查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固網寬帶與3G用戶數累積達到1.5億與1.02億,但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在使用“假寬帶”。報告稱,假寬帶即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DCCI針對辦理不同帶寬的固網寬帶用戶進行的上網平均速度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用戶上網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 ![]() 用戶實際平均上網速度分布情況(圖片來源:DCCI) 數據顯示,使用4M寬帶的用戶中,平均速度在400KB/s以下的占91.2%;使用2M寬帶平均速度在200KB/s以下的占83.5%;使用1M寬帶在100KB/s一下的則占67.6%。 ![]() 全國固網寬帶用戶平均上網速度為199.3KB每秒(圖片來源:DCCI) 調查發現,多數用戶辦理的固網寬帶帶寬為2M或4M,而2M帶寬下用戶平均上網速度為142.2KB每秒,4M則為232.7KB每秒。全國固網寬帶用戶平均上網速度為199.3KB每秒,與名義速度差異極大。 ![]() 部分國家網費對比情況(圖片來源:DCCI) 寬帶費用方面,全國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美元,調查發現,中國大陸網民實際每月為1Mbps寬帶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 用戶滿意度方面,僅不到半數互聯網用戶明確表示對目前寬帶速率滿意。對固網寬帶表示滿意的用戶比例為46.8%,其余53.2%的用戶則表示一般甚至不滿意;對移動網絡表示滿意的用戶占46.7%,其余53.3%的用戶表示一般與不滿意。 報告稱,在固網寬帶環境下,用戶在玩網絡游戲、下載文件時對網速最不滿意,移動網絡環境下 ,用戶玩網絡游戲、使用視頻APP時對網速最不滿意。 |
專家稱寬帶既貴且慢是事實 10年來基本原地踏步 上周五,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寬帶用戶調查》報告中稱,中國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于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是“假寬帶”。報告還稱,寬帶費用方面,內地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 這份報告激起一片嘩然,“假寬帶”也迅速成為網絡熱詞之一。對此,專業人士表示,寬帶不“假”,但“既貴且慢”是事實,且十年來基本上在原地踏步,要想對寬帶提速降費,僅靠運營商是不現實的,需要上升到“國家戰略”。 ■ 專家聲音 “4M以下 不叫‘寬帶’” 洪波(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 以全球水平來看,4M以下的速率,就不配稱寬帶。因為不能夠享受真正的寬帶服務,比如視頻在線播放,多方會議等等。 此外,寬帶建設早就嚴重滯后了。我在2002年從撥號上網換到ADSL時,感受到了上網速度的進步,從56K飛躍到1M;但在此之后的將近10年里,我一直在用1M這個寬帶,世界上韓國、美國甚至中國香港的網速在飛速提升的時候,我們卻一直在停滯不動。 按照工信部部長苗圩的說法,明年,工信部會大力加強寬帶建設,希望這不是空頭支票。 現代人的基本權利當中應該包括信息權,基礎的寬帶建設應該是保障這個權利的設施。我認為寬帶建設不能僅僅作為一個企業行為,而應該提高到國家戰略級。 “北京寬帶 全國最貴” 闞凱力(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假寬帶問題鬧這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百姓的怨氣沒法出。比如北京的寬帶,就是全國最貴的,別的地方2M帶寬的ADSL一般都是六七十一個月,北京得一百出頭。再跟美國一比,雖然絕對價格沒人家高,但相對價格(相對收入比)沒法比。除了寬帶,汽油、豬肉比人家貴,房子的絕對價格都比人家高。單獨比較寬帶價格,沒意義。 現在網速慢,不是運營商在標稱速度上造假的問題,而是網站之間的線路有問題。在發改委調查電信聯通壟斷的時候,我就建議過,對于阻礙電信、聯通之間網間通信這個問題,應該把現在網間結算點從三個增加到七個,其他還有增加寬帶運營商數量,從兩家增加到四家等建議。但是這些措施能被采納嗎?我并不樂觀。因為這里牽涉到太多利益。 “光纖到戶 成本較高” 項立剛(飛象網CEO): 網速不快,單價挺高,這是個現實問題。單價高主要是因為技術不夠,中國現在普遍的寬帶用戶都是ADSL,而美日韓這些國家都實現了光纖入戶,網速高,單價低。如果我們也采用光纖到戶,也能實現這樣的速度和價格。 現在中國仍采用ADSL,這是因為光纖入戶成本較高。雖然光纜價格很便宜,但入戶需要光端機,也就是“光貓”,一個“光貓”要2000多元,現在一個普通的“貓”(調制解調器)才100多元,價格相差20倍,誰來承擔這個成本?消費者出錢不愿意,運營商出錢又不現實。所以沒有人愿意做這件事。 “學習國外 政府推進” 舒華英(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假寬帶”這種說法不科學。大部分小區都是ADSL共享寬帶,也就是說,這種制式到了一個單元樓或者小區是大家共享4M、8M、16M等不同的帶寬,用戶少的時候,傳輸速率快,用戶多,就像高速公路堵車,速度下降。此外,還有網站服務器、銅線傳輸損耗等問題。所以籠統說“假寬帶”,我覺得不準確不嚴謹。 解決寬帶問題,只有“銅退光進”,但光靠運營商是不夠的。運營商是企業,不會做賠錢的買賣。 在美國、日本、韓國,寬帶建設都是作為國家戰略來推進的,政府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因此我們國家的政府也應該站在發展國家寬帶戰略的高度來考慮這個問題。我建議,第一,要開放固網寬帶業務,允許廣電、中移動等其他運營商進入;第二,允許民營資本和大型的互聯網公司進入電信行業。 ■ 官方回應 運營商 行業慣例 正在改善 針對該報告稱運營商寬帶“缺斤短兩”的問題,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日前回應稱,運營商提供的家庭寬帶多為共享寬帶(不是獨享寬帶)是各國普遍做法。 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則未正面回應“假寬帶”一說,但強調公司正在大范圍大力度推進“光進銅退”,不過在推進過程中還有一定難度,“光纖入戶需要將住戶家中原有的銅線拆掉,換成光纖,這需要每個家庭配合;此外,也有的家庭覺得ADSL夠用了,不愿意換。”根據北京聯通此前的預期,到今年年底前保證 100萬家庭實現光纖到戶,明年將達到全民20M。2015年前100%實現光纖到戶,為家庭提供100M光纖接入能力,為企業提供10G帶寬接入能力。 工信部 提速降費 明年起步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26日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表示,寬帶提速將作為工信部明年工作的重點,并推動上網資費進一步下調。 苗圩說,目前國內寬帶技術與國際的平均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近五年,中國的寬帶接入帶寬在世界的排位降至全球第71位,且資費偏高,消費者對此有所不滿。寬帶提速將作為明年工信部工作重點。由于國內寬帶多為ADSL或撥號的寬帶,工信部將推動實施“寬帶中國”戰略,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推進3G和光纖寬帶網絡發展,擴大覆蓋范圍。計劃到2015年城市家庭帶寬達到20M,農村家庭達到4M。 同時工信部將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電信行業,推動實施“寬帶中國”戰略,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 ■ 網民觀點 “真金白銀買來貨不對板” 閉著眼幻想世界:看到報道,我測了下俺家網速,介于2M-3M之間,根本沒達到4M,被運營商忽悠了多交錢,不爽。 咖啡msy:可悲的我們,用著假寬帶,還要聽可笑的解釋,但我們掏的可是真金白銀呀。好比我買一斤的土豆,你卻和我解釋什么太陽、大地、光照、光合作用、化肥、物流……然后給我一兩土豆,還要讓我理解,這就是一斤,另外那九兩是因為大太陽不爭氣?(文/新京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