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類信號,速率不算高,2400Mbps;結構不算復雜,點到點拓撲;驅動芯片驗證過沒問題,接收芯片還有片內端接,是的,乏味的DDR4數據信號。經過查板,PCB設計也沒毛病,大概沒有什么仿真的必要了吧?這個想法很合理,雷豹也這么想。 如果不是為了仿真報告的完整性,雷豹甚至都不愿去搭理。 不出意外的話…… 仿真眼圖出來了,一切盡在掌握,濃眉大眼。 “魔鬼專找無聊的人”。百無聊賴的雷豹,想研究一下驅動芯片封裝寄生參數的影響。通常來講,芯片可以簡單的認為由裸片和封裝構成,封裝本身有一定的寄生參數,在芯片的IBIS模型中會以電阻R、電感L和電容C的形式給出。 為了方便對封裝寄生參數進行調整,雷豹通過仿真建模,把封裝參數從驅動芯片IBIS模型內部移了出來,簡簡單單的一個操作,結果讓他瞬間亞麻呆住:信號邊沿肉眼可見的衰減,眼圖塌方了! 那么,雷豹到底做了什么騷操作,會讓前后兩次的眼圖差異這么大呢?有圖有真相。 只是單純把芯片模型集成的封裝參數摳出來,放到芯片外部,按照雷豹的理解,并不會對信號的路徑參數產生任何影響,可結果偏偏這么不講理…… 凌亂的雷豹只能求助師傅Chris,師傅露出邪魅一笑,讓雷豹把封裝外面的寄生參數拆一拆,多搭幾個模型再看看。 雖然覺得拆參數這事有點不靠譜,可是雷豹看到師傅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也就默然了。隨著封裝寄生參數拆分節數n的增加,塌方的眼圖居然慢慢支棱起來,恢復了原貌! 為什么會這樣?雷豹再次凌亂了…… 他死死盯住拆分后的多節模型,總覺得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來。Chris看到近乎魔怔的徒弟,也不賣關子了:傳輸線的集總電路模型! 芯片模型內部的封裝寄生參數其實可以理解為傳輸線的表征,仿真軟件讀取IBIS模型時也是識別為傳輸線的,而傳輸線本身的帶寬足夠高。但是,一旦把寄生參數移到芯片外部,就要關注傳輸線集總電路模型的節數與帶寬的關系了,Chris對此早有研究:《傳輸線的分布模型到底是啥?》。 像雷豹那樣直接把寄生參數移出去,相當于只有一節集總電路模型,節數不夠,帶寬大打折扣,信號邊沿大大衰減,眼圖可不就塌方了嘛。 最后,Chris意味深長的說:“沒有掉過坑,不足以聊仿真。順風別浪,因為你看到的只是仿真結果;逆風不慫,因為你將會理解內在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