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 10多年前,《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走紅,讓大眾第一次聽聞網絡小說這個名詞;如今,網絡小說以令人驚詫的速度發展,每日更新的字數以海量計,玄幻、武俠、都市、言情……品種之多讓人眼花繚亂。一向隱身于網絡之后的作者也逐漸走到前臺,就在前不久,網絡小說作者“唐家三少”入選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網絡小說作者是怎樣一群人?他們怎樣走上網絡小說寫作之路?關于網絡寫作與現實生活,他們又是如何處理的?![]() 圓自己的“寫作夢” 網絡小說作者編織著不同的世界, 但幾乎都有一個相同的開始 讀過法律,干過餐館,做過網站,最后干上了碼字的活。“唐家三少”從2004年在網上寫下第一部作品《光之子》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至今已寫了10多本小說。據報道,這個“80后”曾在網絡上連續86個月不斷更新,平均每天更新7000字,作品總字數超過2100萬。這個紀錄讓不少作家震驚。 “唐家三少”只是無數網絡小說作者中的一個代表。“當年明月”、“血紅”、“酒徒”、“貓膩”、“我吃西紅柿”、“匪我思存”……這些看似古怪的名字其實在網上都聲名顯赫,被謂之“大牛”、“大蝦”,大批粉絲每日都會追看他們的作品更新,并心甘情愿為此付出大把時間和金錢。 上海女孩陳淼,網名“涅 灰”,其小說《逃婚俏伴娘》獲得2009年華語言情小說大賽年度總冠軍。“剛開始自己很喜歡看網絡小說,多看了幾本后,腦中突然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架構,迫不及待想要寫出來和大家分享。”陳淼于是開始了自己的寫作之路。 其實,不少知名網絡小說作者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喜愛讀網絡小說——嘗試寫作以圓“寫作夢”——慢慢受到關注并產生影響。網絡小說作者,就這樣在網絡虛擬世界里追尋并實現著自己的“文學夢”。 全職作者不到1% 注冊網絡寫手200萬人, 70%以上是理工科出身,職業非常廣泛 中國作家網副主編馬季長期研究網絡文學,據他調查,以不同形式在網絡上發表過作品的人數高達2000萬人,注冊網絡寫手200萬人,通過網絡寫作(在線收費、下線出版和影視、游戲改編等)獲得經濟收入的人數已達10萬人,職業或半職業寫作人群超過3萬人。在網絡作家隊伍中,男女作者比例基本持平,18~40歲的作者占75%,在讀學生約占10%。其中最突出的特點是,70%以上的網絡作家是理工科出身,而非傳統的文科出身。業余作者從事的職業非常廣泛,有公務員、教師、軍人、工人、農民等。 據紅袖添香網站的CEO孫鵬介紹,目前全職作者所占比例低于1%,在了解到的非全職作者中,大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寫作,從事的職業很廣泛。如剛獲得華語言情小說大賽賽季冠軍的“墨舞碧歌”,本職是一名外企翻譯,網絡上很具人氣的“紅了容顏”在現實生活中是一位護士長,寫《空姐日記》的“狐小妹”本身就是一位空姐,《辦公室風聲》的作者“攜愛再漂流”則是一位化妝品公司總經理。 對于一些知名網絡小說作者來說,其收入已經可以支持其從事專職寫作,但有的仍將寫作當成一種“副業”。“涅 灰”陳淼認為,“寫作來源于生活,特別是自己所寫的現代都市小說,如果完全脫離社會、只是在家里寫作,筆下的內容會越來越不豐滿,直到靈感枯竭。”她現在在朋友開的一家公司工作,晚上、周末有足夠的時間寫作。 收入差距大 月收入一兩千元的是主體, 年入百萬的約50人 與傳統作家不同,為了賺足點擊量,網絡小說作者要更多考慮讀者的感受。讀者對于網絡寫作的反饋快、反作用力大,所以大眾化、平民化是網絡小說的重要定位之一。隨著網絡小說的蓬勃發展,有的文學網站每天會有上萬人甚而更多人在上傳、更新作品。因此,要在當前競爭激烈的“人海戰”里尋求“人氣”,并不容易。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網絡小說作者隊伍里,有的人堅持為興趣和夢想而寫作,只寫自己想寫的文字。也有的是沖著高額稿費堅持寫作,每天以三五千字到上萬字的創作量更新小說,一旦放慢速度或暫時擱筆,就會讓像看連續劇似的讀者們失去耐心。網站里不乏長久沒有更新的作者。而且,行業內收入差距相當大,付出和收獲呈正比。 在馬季看來,網絡創作的主體人群平均月收入一兩千元,應該在5萬人以上;平均月收入2000元到5000元的約有1萬人左右;平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約有2000人左右;平均月收入1萬元以上的約有500人左右;年收入過百萬的約有50人。比較幸運的作者,往往因為一部網絡小說獲得了高人氣,可以得到獎金、版稅、稿費、簽約影視改編,進入高收入群體。但是,幸運兒永遠只是少數。 不過,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想要賺錢已經越來越難。如果想要有生活保障,還得去從事其他工作。“如果你只是業余寫著玩玩,也真的很愛寫小說,那么歡迎你加入,同時希望你能耐得住寂寞,專心寫完第一本小說,然后等候知音的到來。即使最后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相信這本書也會在你心底留下最美好的記憶。”一位知名網絡小說作者這樣說。 閱讀延伸 作家邱華棟談網絡文學: 絕大部分是文字垃圾 據中華讀書報報道 作家邱華棟一直堅持不應將“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分裂的觀點,因為網絡只是一種承載文學作品的媒介。近日,邱華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雖然網絡很新、很快捷,可到目前為止,量多質劣的所謂“網絡文學”絕大部分都不是文學,是文字和文字垃圾。但對“網絡文學”的前景,他有樂觀的一面,“我覺得今后隨著網絡本身的發展,可能會有好的文學借助電子媒介先行問世”。 “無論是過去的刻在石頭上的、寫在絲綢上的、印在紙上的,還是現在打字在電腦里的東西,只有非文學和文學的區分,和媒介關系不大”。因此,邱華棟認為,不存在網絡文學,文學只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不是以媒介來劃分的。 有記者問:“如果拋開媒介不同這一差異,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相比還存在哪些問題?”邱華棟說:“文學的標準之一就是不媚俗,不向權力和金錢低頭,是對現實社會和歷史保持緊張關系和批判態度的。好的文學說到底是要對現實人生和現實社會進行深刻觀察和解析,然后利用觀察、體驗和想象所創造出來的、自足的語言的審美世界。這么一比較,網絡文學在哪里?現在的網絡文學,大都是五四時期魯迅、陳獨秀他們反對的東西,就是武俠、穿越、搞笑、鴛鴦蝴蝶、恐怖、黑幕、偵破等作品,都是比較低級的東西。聽說,有人評出來最近十年最“偉大”的網絡小說,是《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這么一個東東,竟然是“最偉大”的,可見網絡文學發育水平之低下。當然,我想強調的是,未來興許會好些。畢竟電子媒介還在迅速發展,各種可能性都是有的”。 |
現在的理工科人才,放在古代,大抵就是一個工匠,是不能算作知識分子的,而古代的秀才們,大抵也就相當于現在的“文科生”。 所以,誠如陳近南總舵主所言:讀過書明事理的人,大抵都在朝廷做官了。因此,剩下一些能夠真正干活的,也就是我們這些理工臭皮匠了,嘿嘿! |
這個觀點 |
對“作家邱華棟談網絡文學觀點:絕大部分是文字垃圾! 。。。 。。。”評價是思想太過于狹隘,個人認為他應該是很理想化的,很自我的一個人! 網絡寫手或者說作家都是業余的,邱某人不能用他所謂的專業眼光來評判。他應該看到里面的閃光點,不管是那一個體裁作品,都有作者思想在里面。而這種思想之所有市場,能吸引人值得他們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去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