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頭等艙 在大唱契約精神、平等互利的美西方商業舞臺中,正上演著一場霸權與反叛的對弈。主角是Arm與高通這對昔日盟友。 從2022年8月,ARM在高通收購Nuvia后陡然翻臉,雙方就專利授權問題幾番對簿公堂,曠時一年猶未塵埃落定,直到近日高通悍然對Arm展開反攻,合縱連橫多家科技巨頭布局 RISC-V賽道,向Arm最敏感的神經發起一擊,全球芯片江湖波瀾再起。 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霸主,Arm幾乎壟斷著半導體行業的芯片設計IP供應,在下游芯片廠商的統治力無出其右。而高通在Arm的稱霸之路上居功甚偉,一向被視為Arm公司核心客戶,此次決然叛出Arm陣營,并祭出了RISC-V這件極具殺傷力的武器,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兩大廠商破鏡難圓已成定局。而從兩者一系列恩怨糾葛中,也折射出了上游ARM公司的霸權、下游廠商的危機感,以及國產ARM陣營的無奈。 盟友高通的叛逃 盡管此前Arm公司就因授權費率、Nuvia的IP歸屬等問題將盟友高通送上法庭,但當高通舉起叛旗投身 RISC-V時,很多人仍驚訝于高通的果決。雙方在移動領域互相成就的商業佳話,儼然已成昨日黃花。 根據近日在官方新聞稿中曝出的信息,高通將聯合恩智浦、Nordic Semiconductor、博世和英飛凌組建一家新公司,該公司“旨在推動 RISC-V 的采用”通過支持下一代硬件開發而在全球范圍內實現。 據了解,新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個市場目標鎖定在了汽車領域,并且最終將擴展到物聯網和移動端,這不僅是高通最大的市場,也是過去與Arm公司的主要合作領域。 在很多人看來,高通此舉無異于另起爐灶,提前布局RISC-V成為其徹底叛出Arm陣營的前奏。但對于Arm公司來說,高通的離開絕不僅僅是損失了一個大客戶這么簡單。 縱觀全球芯片設計領域,從PC端用戶規模及性能水平來說,X86一騎當先稱霸通用計算市場多年。 緊隨其后的就是崛起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rm公司,憑借低功耗、低門檻優勢,Arm陣營生態規模近年來飛速壯大,并在移動端建立起領先優勢;而相對比較“年輕”的RISC-V,近年來依靠開源屬性的強大潛力,也吸引了眾多下游廠商青睞,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 高通此次以RISC-V作伐,無疑進一步放大了這一后來者對ARM的威脅:RISC-V在定位上天然具備取代Arm的能力,因其開源許可的特性,很有可能讓下游芯片廠商避免 Arm 為使任何芯片與其指令集兼容而收取的費用,這將從根本上動搖Arm的市場根基。 上游霸主的霸權 高通的倒戈一擊不可謂不狠辣。但從商業利益出發,貿然更換供應體系將面臨巨額成本損失,即便高通把Arm拉下馬,也無異于自損八百傷敵一千的七傷拳打法。是什么讓高通寧愿無視眼前利益,也要與Arm徹底決裂? 業內主流觀點認為,Arm的“霸權”是原罪。作為芯片產業上游霸主,Arm公司本就擁有對下游廠商的強大控制能力,而其獨特的“一代一買”授權模式,更是將這種上游霸權玩轉得出神入化。 所謂“一代一買”,是指芯片廠商購買ARM架構授權后,只能基于當前版本進行微小改動,當ARM架構推出新版本之后,被授權廠商則需要繼續購買授權才能實現性能迭代。假設某廠商自主研發能力較強,在舊一代IP核基礎上實現了新一代的功能,最后也會被Arm定義為侵權。 這也意味著,加入了Arm陣營后想要獲得發展,只能持續付費跟著Arm的腳步走。久而久之,大部分廠商都會失去研發創新的能力,對Arm的技術授權依賴也會越來越重。 高通之外,中國廠商才是Arm霸權下最大的苦主。在美國政府影響下,Arm公司近年來接連宣布了對華為、飛騰等廠商的制裁。目前的一些國產ARM廠商被斷供后,永久停留在了ARM V8.2版本,疊加Arm公司在自主研發方面的授權限制,這些芯片廠商的迭代路徑已基本斷絕。 今年4月,Arm公司的霸權之路再次向前邁出一步。軟銀集團提出要徹底改變ARM的芯片設計收費模式。 原本,客戶支付技術授權費來購買ARM的IP授權,價格取決于授權技術的復雜程度,并且ARM還會根據芯片廠商的處理器價格抽取一定的版稅,版權按照單個芯片售價的1%~2%來計算。 未來,ARM計劃不再根據“芯片價值”向廠商收取使用其設計的專利費,而是根據“終端價值”收費,希望以此大幅提振專利收入。 很多終端廠商不由怒批:“Arm是在明目張膽的和客戶搶利潤,是在吸合作伙伴的血,簡直就是蛀蟲行徑!” 隨著客戶情緒的不斷蔓延,高通的動作無疑更具標志性。業界猜測,ARM陣營在長期霸權高壓下正在爆發反噬。 對Arm公司來說,上有PC端巨擘X86的競爭壓力,下有RISC-V欲取而代之,再加上昔日盟友高通這一肘腋之患,重重隱憂正在動搖ARM在芯片產業下游的統治基礎。一旦應對不利,恐將引發Arm陣營集體叛逃的災難性后果。 國產廠商的無奈 面對上游霸權高壓,爆發者有之,沉默者有之,待時而動者或許亦不鮮見。相對來說,始終按兵不動的國產ARM廠商顯得分外無奈。 眾所周知,國產CPU中的華為與飛騰兩大ARM廠商已經斷供多年,持續迭代之路基本阻斷,僅靠原有芯片庫存支應絕非長久之計。但是國內ARM存量市場何其龐大,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用戶規模和生態基礎,想要一朝改換門庭談何容易。 前段時間曝出鯤鵬與飛騰生態合并的消息,不難猜測這是國產ARM臨危抱團穩了一手,期望以生態擴張和芯片共享的形式,延緩ARM版本停滯及庫存危機,兩大廠商暫時還未下出關鍵的勝負手。 風雨飄搖中穩字當頭的選擇毋庸置喙。但是市場風云詭譎不可不察,國產ARM的現實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糟。 最近ARM方面有新消息傳出,除對蘋果、三星等少數幾家特殊的廠商外,Arm或對其他CPU廠商采取更嚴格的授權限制,即如果使用了Arm的CPU核,那么使用GPU、NPU、ISP等IP核必須全部采用Arm的技術,不得使用第三方架構,否則將無法獲得授權。對國產CPU廠商來說,原本就渺茫的授權獲取希望已成絕望。 伴隨著版本停滯的時間拉長,國產ARM與主流芯片性能的差距也將越來越大。對內,阿里、小米、中興等廠商已拿到ARM V9版本,相較于V8.2提升了約30%的綜合性能,即便鯤鵬等廠商可以通過微調改進、堆核等方式強行彌補,但也會造成成本上的巨大壓力。 對外,X86的綜合性能一向領先,ARM V9排除功耗優勢外也很難與其比肩,落后整整一代的ARM V8.2只會將國產ARM拽入深淵。 另外,已經將目光瞄向ARM存量市場的RISC-V又豈能甘附驥尾,其迅猛的發展勢頭不僅為中國廠商帶來了希望,也給困守孤島的國產ARM帶來更大的危機感。 試想一下,接下來如高通等ARM廠商紛紛揭竿而起另立山頭,再有RISC-V陣營快速崛起趕超,若只有國產ARM廠商原地躑躅,屆時相關廠商的處境將變得無比尷尬。 很難講現在的高通是不是干了國產廠商最該干的事,不管前路如何,留給國產ARM的窗口期真的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