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個人電腦(PC)誕生30周年,計算行業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變革。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發表題為《計算就是力量》的博客。在博客中,楊敘分析了從個人電腦時代邁向個性化計算時代下如何應對計算變革,以及以Ultrabook超極本為代表的以計算力推動體驗力的新需求與挑戰。 計算就是力量 楊敘 (Ian Yang), 2011年11月29日 我在一次飛行旅途中,觀看了一部名為《社交網絡》的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扎克伯格最初是在他的筆記本電腦上創建了Facebook網站。我后來常跟朋友說:要開創自己的未來,你確實需要一臺電腦,因為你需要計算力來釋放你的創意。 最近又看到報道,扎克伯格在開發者大會上公開表示,自己對摩爾定律非常景仰。我想他提及摩爾定律,是因為社交網絡的迅猛發展,對計算的需求正與日俱增。例如,中國微博用戶數量已逾2億,光新浪微博每月發布的內容就多達23億條。當前全球有超過40億個智能設備連入互聯網,社交媒體每年產生的數據量已超過9千億GB;數據中心用來管理、存儲和服務所有這些內容的成本,僅在今年就將超過4,550億美元。對計算的需求還不止這些——IDC等機構的數據表明,到2015年預計將有25億人、150億個智能設備接入互聯網;到2020年更有可能達到40億人、310億個智能設備。 需求增長是一個方面,更深刻的是計算行業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革——從個人電腦時代邁向個性化計算時代。今天,電腦仍然是基礎的計算設備,但計算已經擴展到多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上網本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個性化互聯網將無所不在,用戶處在個性化互聯網的中心。個性化計算的意義,在于實現個性化的體驗——不論在哪里、通過哪種設備,我們都能夠獲得這些體驗。而這些體驗的實現,仍然依賴于日益強大的計算能力,包括前端設備和后臺的數據中心。 當今時代,無論對于個人、企業還是宏觀經濟來說,擁有更強的計算能力,就可以獲得更多競爭優勢。換言之,計算是數字世界的基石,計算的智能可以帶來體驗力、創造力、變革力。一句話,計算就是力量。 9月,在英特爾(微博)信息技術峰會(IDF2011)上,英特爾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歐德寧闡述了”互聯計算”體驗的三個要素:第一,必須是栩栩如生、令人愉悅的體驗(engaging);第二,必須能提供在不同設備上一致性的體驗(consistent);第三,必須是安全無憂的體驗(protected)。而如此最佳體驗的獲得,就需要通過芯片級的計算能力集成來實現。 以計算力推動體驗力,超極本是一個鮮活的實例——英特爾從感性和理性的角度,潛心研究了用戶對個人計算設備的期望,將通過更卓越性能、更低功耗的芯片集成,和合作伙伴以主流價格共同創造出一款超級輕薄、安全、響應迅捷的計算設備,再次重塑個人計算世界。 計算力也正在激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如果摩爾定律是創新的節拍,那么英特爾架構就是創新背后的引擎。過去10年間,數據中心服務器性能提高了60倍;客戶端性能提高了30倍,而能耗卻降低了一半。目前世界上有超過1,400萬開發者基于英特爾架構開發出了600多萬個應用程序,規?氨热蜃畲髴贸绦蛏痰甑10倍。英特爾架構所釋放的計算力,極大地促進了應用開發和內容創建。正如在人生的每一個感動時刻,你是否會意識到,只有擁有更強大的計算力,你才能更高效地記錄自己那份精彩的創意生活。 進一步說,在快速變革的產業和市場環境中,計算力越來越表現為競爭力。眾所周知,電腦的普及率和GDP的增長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全球每三臺電腦中約有兩臺就銷往新興市場,在那里,人們購買力的提高和電腦價格的下降加速了電腦的普及——如在中國購買平均價格的筆記本電腦,我們在1995年需要平均174.7周的收入,2010年下降到約7周,預計到2014年繼續下降到2.6周,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電腦的加速普及反過來了助力了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遠高于發達國家。我國”十二五”期間強調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特別重視發展云計算、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向創新驅動型經濟轉型,也正是把計算力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當計算擴展到多智能終端繽紛涌現的個性化互聯網時代,計算的力量日益彰顯。計算的需求呈指數增長,但我們將以何種方式去滿足它呢?歸根結底,計算的智能仍來源于硅技術的進步。數據表明,2005年至2010年間,互聯設備和數據中心的爆發式增長,使全球晶體管的使用量達到了80個”千的六次方”,短短5年內增加了15倍。但在未來5年,我們需要的晶體管數量將突破”千的七次方”。這將是一個令人瞠目的速度。 正如摩爾定律預測的那樣,晶體管讓計算變得一代比一代更快、更節能、更普及。雖然有人預測摩爾定律將很快達到物理極限,但直到今天,英特爾的工程師都能找到創新的方法,讓摩爾定律繼續釋放光芒。2012年初,首次采用3-D晶體管結構的22納米英特爾芯片將正式推出,它將進一步擴大英特爾在半導體行業的領先優勢,盡早地將超極本、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推向22納米處理器時代。此外,英特爾也已開始著眼下一代的14納米技術。英特爾架構將隨著計算的演進而不斷發展,為行業和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計算能力。 總之,計算行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個性化計算將從根本上改變提供計算產品、內容和服務的方式,從而帶來產業形態和軟、硬件創新模式的變化。一切才剛剛開始,或者說我們仍處于計算演進的初級階段,未來的創新機會和空間是巨大的。英特爾將繼續專注于我們的核心能力——計算力,以更加高效節能、更加智能的芯片和平臺技術應用于新的細分市場,幫助合作伙伴跨越多種設備去創建更加誘人的”互聯計算”個性化體驗。計算開創未來,而機會將屬于計算力的擁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