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均從網絡轉載,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隨著 PCB 信號切換速度不斷增長,當今的 PCB 設計廠商需要理解和控制 PCB 跡線的阻抗。相應于現代數字電路較短的信號傳輸時間和較高的時鐘速率,PCB 跡線不再是簡單的連接,而是傳輸線。
在實際情況中,需要在數字邊際速度高于1ns或模擬頻率超過300Mhz時控制跡線阻抗。PCB 跡線的關鍵參數之一是其特性阻抗(即波沿信號傳輸線路傳送時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印制電路板上導線的特性阻抗是電路板設計的一個重要指標,特別是在高頻電 路的PCB設計中,必須考慮導線的特性阻抗和器件或信號所要求的特性阻抗是否一致,是否匹配。這就涉及到兩個概念:阻抗控制與阻抗匹配,本文重點討論阻抗控制和疊層設計的問題。
阻抗控制
阻抗控制(eImpedance Controling),線路板中的導體中會有各種信號的傳遞,為提高其傳輸速率而必須提高其頻率,線路本身若因蝕刻,疊層厚度,導線寬度等不同因素,將會造成阻抗值得變化,使其信號失真。故在高速線路板上的導體,其阻抗值應控制在某一范圍之內,稱為“阻抗控制”。
PCB 跡線的阻抗將由其感應和電容性電感、電阻和電導系數確定。影響PCB走線的阻抗的因素主要有: 銅線的寬度、銅線的厚度、介質的介電常數、介質的厚度、焊盤的厚度、地線的路徑、走線周邊的走線等。PCB 阻抗的范圍是 25 至120 歐姆。
在實際情況下,PCB 傳輸線路通常由一個導線跡線、一個或多個參考層和絕緣材質組成。跡線和板層構成了控制阻抗。PCB 將常常采用多層結構,并且控制阻抗也可以采用各種方式來構建。但是,無論使用什么方式,阻抗值都將由其物理結構和絕緣材料的電子特性決定:
信號跡線的寬度和厚度
跡線兩側的內核或預填材質的高度
跡線和板層的配置
內核和預填材質的絕緣常數
PCB傳輸線主要有兩種形式:微帶線(Microstrip)與帶狀線(Stripline)。
微帶線(Microstrip):
微帶線是一根帶狀導線,指只有一邊存在參考平面的傳輸線,頂部和側邊都曝置于空氣中(也可上敷涂覆層),位于絕緣常數 Er 線路板的表面之上,以電源或接地層為參考。
帶狀線(Stripline):
帶狀線是置于兩個參考平面之間的帶狀導線,電介質的介電常數可以不同。具體的微帶線和帶狀線有很多種,如覆膜微帶線等,都是跟具體的PCB的疊層結構相關。
用于計算特性阻抗的等式需要復雜的數學計算,通常使用場求解方法,其中包括邊界元素分析在內,因此使用專門的阻抗計算軟件SI9000,我們所需做的就是控制特性阻抗的參數:
絕緣層的介電常數Er、走線寬度W1、W2(梯形)、走線厚度T和絕緣層厚度H。
對于W1、W2的說明:
計算值必須在紅框范圍內。其余情況類推。
下面利用SI9000計算是否達到阻抗控制的要求:
首先計算DDR數據線的單端阻抗控制:
TOP層:銅厚為0.5OZ,走線寬度為5MIL,距參考平面的距離為3.8MIL,介電常數為4.2。選擇模型,代入參數,選擇lossless calculation,如圖所示:
coating表示涂覆層,如果沒有涂覆層,就在thickness 中填0,dielectric(介電常數)填1(空氣)。
substrate表示基板層,即電介質層,一般采用FR-4,厚度是通過阻抗計算軟件計算得到,介電常數為4.2(頻率小于1GHz時)。
點擊Weight(oz)項,可以設定鋪銅的銅厚,銅厚決定了走線的厚度。
9、絕緣層的Prepreg/Core的概念:
PP(prepreg)是種介質材料,由玻璃纖維和環氧樹脂組成,core其實也是PP類型介質,只不過他的兩面都覆有銅箔,而PP沒有,制作多層板時,通常將CORE和PP配合使用,CORE與CORE之間用PP粘合。
10、PCB疊層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1)、翹曲問題
PCB的疊層設計要保持對稱,即各層的介質層厚、鋪銅厚度上下對稱,拿六層板來說,就是TOP-GND與BOTTOM-POWER的介質厚度和銅厚一致,GND-L2與L3-POWER的介質厚度和銅厚一致。這樣在層壓的時候不會出現翹曲。
(2)、信號層應該和鄰近的參考平面緊密耦合(即信號層和鄰近敷銅層之間的介質厚度要很小);電源敷銅和地敷銅應該緊密耦合。
(3)、在很高速的情況下,可以加入多余的地層來隔離信號層,但建議不要多家電源層來隔離,這樣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噪聲干擾。
(4)、層的排布一般原則:
元件面下面(第二層)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蔽層以及為頂層布線提供參考平面;
所有信號層盡可能與地平面相鄰;
盡量避免兩信號層直接相鄰;
主電源盡可能與其對應地相鄰;
兼顧層壓結構對稱。
對于母板的層排布,現有母板很難控制平行長距離布線,對于板級工作頻率在50MHZ 以上的
(50MHZ 以下的情況可參照,適當放寬),建議排布原則:
元件面、焊接面為完整的地平面(屏蔽);
無相鄰平行布線層;
所有信號層盡可能與地平面相鄰;
關鍵信號與地層相鄰,不跨分割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