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晶振分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
對于無源晶振,也叫晶體。無源晶振需要有外加的電路才能起振,所需負載一般和使用環境有關(如電路設計,芯片方案等),常見負載CL范圍為7pF~20pF。負載電容影響晶振工作頻率。負載電容的選擇要根據晶振規格和電路來確定。比如,同是24MHz無源晶振,其負載電容值就有多種選擇,如9pF、12pF、20pF等。小負載晶振常出現在低功耗應用中。晶振負載電容值是在其生產加工過程中確定,為固定值,后期無法進行改變。
在無源晶振實際使用中,一定要搞清楚CL為規格書中晶振的負載電容值,Cd和Cg為電路中外接的電容值(一般由兩顆電容通過串并聯關系得到),Cs為電路的分布電容(雜散電容),這和電路設計,電子元器件分布等因素有關,一般為3~5pF。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根據電容匹配公式(CL = Cg*Cd/(Cg+Cd)+Cs)推算出應該使用的外接電容值,而且該電容值可以使無源晶振工作在其標稱頻率附近。
對于有源晶振,也叫晶體振蕩器,是指其內部集成有振蕩電路,加上電源后就可以產生波形的晶振,大部分默認輸出負載Output Load=15pF。當負載過大時,波形可能會變形。因此對于大負載芯片,可選擇訂做輸出負載Output Load=30pF或Output Load=50pF的有源晶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