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2日報道,日本政府3月31日發布了半導體制造設備貿易管制規則。用于成膜和洗凈工序的尖端設備等成為出口管制對象,東京電子公司和網屏控股公司等十多家企業將受到影響。 雖然出口量較大的非尖端產品不是管制對象,但日本的做法仍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中國市場是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占總出口額的四成。貿易摩擦和貿易萎縮趨勢也有可能在受管制范圍之外的商業領域擴大。 在3月31日上午經濟產業省省令修正案公布之后,日本一家大型半導體制造設備生產企業的相關負責部門開始著手解讀,并在當日下午做出了判斷,認為“需要花費數日時間才能計算出強化管制對企業業績的影響”。 對華出口是日本企業的重要業務,各企業負責人對出口需要申請許可感到頭痛。 據國際貿易中心統計,日本2021年對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額約為120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近四成,中國是最大的出口對象。日本對華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額是美國對華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額的近兩倍。 東京電子在被列為管制品種的成膜設備方面擁有很高的市場份額。在該公司2021年度的銷售額中,對華銷售額占26%。 此次的管制規則不覆蓋對華出口的非尖端產品。符合技術條件的設備只要獲得許可,也可以出口。 設備制造廠商感到頭痛的源頭是技術條件的“范圍”。日本某成膜設備廠商的相關人士指出,“與美國的規定相比,日本的規定含糊不清”。省令文件“也可以被解讀為就連非尖端產品也在限制之列”。但從日本政府強調“貿易管制的影響有限”來看,在執行過程中將僅叫停尖端產品出口。 規則的模糊不清可能會導致對華業務萎縮。英國調查企業奧姆迪亞公司的南川明指出,“各企業詳查其銷售的設備是否用于尖端產品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他還表示,“日本廠商有可能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停止業務”。 據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組織預測,2024年中國大陸對半導體制造前道工序的投資額將為160億美元,即使相關采購活動因受美國管制影響而增長放緩,中國大陸仍將是排名靠前的市場。如果中國采取反制措施,則可能對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產生影響。 日本的管制規則將在征集意見后,于7月實施。 熟悉出口管制的上野一英律師表示,“如果不指出制裁給本國經濟造成的損害,政府就不會知道”。報道認為,為了避免意想不到的業務萎縮及確保透明性以防產生摩擦,也需要產業界與日本政府坦率地溝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