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我國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7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要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隨著智能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對數字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人瑞人才與德勤中國近日聯合發布的《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前智能制造相關的數字人才需求高漲,有50%受訪企業表示供不應求,而預計到2025年該行業數字人才缺口達550萬人。 智能制造行業數字人才總體供需(來源:《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人瑞人才,德勤中國) 《報告》顯示,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需要具備“數字技術+生產制造”專業的人才,從業務方向來看,研發類、營銷類和生產制造類數字人才尤其緊缺,其次是供應鏈和人力資源管理類數字人才;從專業背景來看,軟件工程、自動化、人工智能、信息工程、機器人工程方向的專業人才研都屬于緊缺類人才;從崗位來看,人才缺口主要體現在軟件開發、硬件開發、人工智能算法等數字技術含量高的崗位。 隨著智能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看重多元、復合型人才。根據智能制造招聘信息反映的數字人才崗位整體需求和企業調研反映的人才緊缺程度,《報告》識別出智能制造行業的八個關鍵崗位,分別是軟件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電氣/自動化工程師、硬件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算法工程師、架構師和系統工程師。 除了企業急需的人才類型和關鍵崗位,《報告》還創新推出“井”型數字人才的概念,為智能制造行業關鍵數字人才提供勝任力模型,幫助智能制造企業破解人才供需不能精準匹配的難題。以智能制造領域的“算法工程師”崗為例,其勝任力模型如下:一是基本特征,包含專業背景、工作經驗、分布城市、薪酬水平;二是軟性技能,包括定位問題、分析數據能力,技術方案推廣的溝通能力以及具備英文文獻閱讀的預言能力;三是業務能力,例如建模及模型優化能力等;四是數字能力,包括掌握C++、Python語言編程能力以及了解深度學習算法或框架等。 智能制造算法工程師勝任力模型(來源:《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人瑞人才,德勤中國) 《報告》的出品方人瑞人才過去十幾年服務中國各個行業著名企業沉淀了大量專業服務經驗并對行業的業務擁有深入理解與研究,德勤中國則在各個行業的市場動態、業務發展趨勢、企業管理模式等方面擁有深刻洞察與豐富的咨詢服務經驗!秷蟾妗肪劢箶底种袊ㄔO,在國內首次對包括互聯網、智能制造、智能汽車、人工智能、金融等11個重點產業的數字人才發展作出全面梳理與分析,并創新推出“井”型數字人才能力結構模型等數字人才發展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