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對電磁波傳播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實現6G所設想的亞太赫茲通信的愿景。100 GHz和330 GHz之間的新頻譜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因此成為羅德與施瓦茨(以下簡稱“R&S公司”)最近測量活動的關注點。R&S的研究結果為ITU-R工作組5D(WP5D)的報告做出了貢獻,該報告將為國際電信聯盟(ITU)2023年世界無線大會提供信息,預計將討論100GHz以上頻率的頻譜分配。![]() 圖:在慕尼黑羅德與施瓦茨總部的室外街道環境中,針對158 GHz(D波段)和300 GHz(H波段)進行角分辨太赫茲通道測量。 R&S公司積極和廣泛支持6G組織、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研活動,利用在測試和測量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為下一代無線通信6G鋪平道路。6G預計在2030年左右進行商業部署。亞太赫茲通常標志著從100GHz到300GHz的頻率范圍,代表了未來6G無線通信標準的一個潛在組成部分。 亞太赫茲技術可實現1Tbps級別的最大吞吐量和極低的延遲,這些也是引人入勝的新應用的基礎。對更大帶寬的引入將實現超高吞吐量的短程通信,并使得物體探測的環境感知或者下一代手勢識別達到毫米級的分辨率。為了充分挖掘該技術的潛力,通過進行信道探測測量來了解太赫茲頻率的傳播特性至關重要。 因此,R&S公司在德國慕尼黑的羅德與施瓦茨園區進行了一項信道測量活動,該活動在城市微小區域場景和室內場景下進行,頻率分別為158 GHz和300 GHz。這項活動的初步結果為ITU-R工作組5D(WP5D)關于 "100GHz 以上頻段IMT的技術可行性 "的報告做出了貢獻。該報告旨在研究和提供92GHz以上頻段移動蜂窩技術的技術可行性(IMT指國際移動電信標準)。該報告將在國際電信聯盟(ITU)2023年世界無線大會(WRC23)上征求意見,預計在隨后的WRC27會議上討論100GHz以上頻率的頻譜資源分配。目前的3GPP信道模型只驗證到了100GHz。6G標準化進程的關鍵第一步是將這個信道模型擴展到更高頻率。 信道測量是6G研究的一部分,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毫米波和亞毫米波(亞太赫茲和太赫茲) 移動無線信道,這些信道涵蓋了與未來6G通信標準相關的各種頻率。為了進一步開展和擴展這些研究活動,R&S公司獲得了德國聯邦網絡機構Bundesnetzagentur授予的實驗許可證。該許可證涵蓋了亞太赫茲區域的頻率,如D波段(110 GHz- 170 GHz)和H波段(220 GHz - 330 GHz),但也包括W波段(75 GHz - 110 GHz)、FR2(毫米波)、FR3(7 GHz - 24 GHz)和德國的工業頻段3.7 GHz - 3.8 GHz。 羅德與施瓦茨負責亞太赫茲測量研究的技術經理Taro Eichler說:"我們很自豪能夠在研究太赫茲技術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將公司領先的測試和測量解決方案應用于早期應用場景和基礎研究,來進一步擴展我們的知識領域。我們還有著名的合作伙伴,諸如HHI研究所(Fraunhofer Heinrich Hertz)和柏林理工大學。我們近期的測量研究活動,為6G標準化進程中的關鍵步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更多信息和測量活動的結果可在羅德與施瓦茨的《6G太赫茲技術基礎》白皮書中獲得(下載前需要注冊):https://www.rohde-schwarz.com/_2559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