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遍布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在一些領域對芯片的制程是有很大要求的。比如智能手機產品,市面上的高端旗艦手機幾乎都搭載5nm,4nm制程的處理器。![]() 只是未來的芯片制程會越來越難突破,而且成本也會增加。那么有沒有既能節約成本,又能確保芯片性能提升的方式呢? 或許先進封裝是一個方向。用先進的封裝技術來改變芯片搭載,布控方式。行業內探索的“芯粒”“芯片堆疊”等技術其實都是先進封裝的一種。而根據形式類別的不同,會分為平面的2D和立體的3D封裝技術。 臺積電已經在大力探索先進封裝,并幫助客戶成功造出全球首顆3D封裝芯片。大致來看,臺積電是幫助名為Graphcore的廠商生產出IPU芯片,芯片的名稱為“Bow”。 Bow單個封裝芯片中集成了600億根晶體管,而且采用的是7nm工藝制程。如果是傳統的單顆芯片,7nm能集成幾十億根晶體管已經很不容易了,可以說是突破7nm極限了。 就算是5nm制程,市面上主流的芯片也僅僅集成一百多億根晶體管。能做到600億根晶體管的密度,完全得益于先進封裝技術的支持。 那么這是怎樣的芯片封裝技術呢?其實使用的是臺積電SoIC-WoW技術,通過將兩顆裸片上下疊加,上面的裸片負責供電和節能,下面的裸片保障運算和處理。在兩顆裸片的3D封裝效果下,性能疊加,算力和吞吐量都有所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