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盤(物理硬盤)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盤組(邏輯硬盤),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盤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組成磁盤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Levels)。數據備份的功能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后,利用備份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盤組就像是一個硬盤,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盤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盤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盤陣列的存儲速度要比單個硬盤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動數據備份。 RAID技術的兩大特點:一是速度、二是安全,由于這兩項優點,RAID技術早期被應用于高級服務器中的SCSI接口的硬盤系統中,隨著近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PC機的CPU的速度已進入GHz時代。IDE接口的硬盤也不甘落后,相繼推出了ATA66和ATA100硬盤。這就使得RAID技術被應用于中低檔甚至個人PC機上成為可能。RAID通常是由在硬盤陣列塔中的RAID控制器或電腦中的RAID卡來實現的。 RAID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了從RAID0到6七種基本的RAID級別。另外,還有一些基本RAID級別的組合形式,如RAID10(RAID0與RAID1的組合),RAID50(RAID0與RAID5的組合)等。不同RAID級別代表著不同的存儲性能、數據安全性和存儲成本。但我們最為常用的是下面的幾種RAID形式。RAID級別的選擇有三個主要因素:可用性(數據冗余)、性能和成本。如果不要求可用性,選擇RAID0以獲得最佳性能。如果可用性和性能是重要的而成本不是一個主要因素,則根據硬盤數量選擇RAID1。如果可用性、成本和性能都同樣重要,則根據一般的數據傳輸和硬盤的數量選擇RAID3、RAID5。 最大存儲容量是指磁盤陣列設備所能存儲數據容量的極限,通俗的講,就是磁盤陣列設備能夠支持的最大硬盤數量乘以單個硬盤容量就是最大存儲容量,其實這是個理論值。實際上這個數值還取決于所使用RAID(獨立冗余磁盤整理)的級別,采用不同的RAID級別,有效的存儲容量也就有所差別。通常,一般小型的磁盤陣列設備會支持幾百GB的存儲容量,適合中小型公司作為存儲設備共享數據使用,而中高檔的磁盤陣列設備應該支持T級別的容量(1TB=1000GB)。平均傳輸率是指數據從磁盤陣列的硬盤里讀出送到外部主機或其他地方的穩定速度,而不是突發速率,單位通常是Mb/s(兆位/秒)。這個數值取決于磁盤陣列所使用的外部主機通道和所用磁盤類型,通常使用SCSI硬盤作為陣列和FC(FiberChannel)光纖主機通道的速率為最高,一般可達1000Mb/s以上。而采用IDE硬盤作為陣列的產品的速率就相對于較低,適合規模不大的用戶群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