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由于英國政府的政治動蕩,軟銀擱置了英國芯片企業ARM在倫敦的IPO(首次公開募股)計劃。不過,在叫停英國上市談判的同時,軟銀仍在繼續尋求在紐約進行IPO。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曾多次表示,他的首要目標是讓ARM在美國上市,因為在美國市場可以獲得更好的估值和更深的投資者現金池,美國一直是孫正義心中更理想的上市地點。 關鍵官員離職 英國《金融時報》當地時間7月18日報道稱,在約翰遜辭去英國首相,投資部長格里·格林斯通和數字部長克里斯·菲爾普辭職的大背景下,軟銀已經暫停了明年ARM在英國上市的討論。 根據原定上市計劃,軟銀讓旗下芯片設計公司ARM部分股票在倫敦證交所上市,同時也會赴美上市。 《金融時報》稱,為了能讓ARM在倫敦上市,或者至少部分在倫敦上市,約翰遜曾親自游說ARM的股東方軟銀億萬富翁創始人孫正義。格林斯通和菲爾普也都在與軟銀的談判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2016年,軟銀花費320億美元收購ARM。彼時,軟銀的目標是,憑借對ARM的收購,使其成為下一個極具潛力的物聯網領導者。 可隨后三年ARM的營收卻使軟銀的夢想破滅:2017年營收18.31億美元,2018年營收18.36億美元,2019年營收18.98億美元——三年下來,ARM的營收幾乎“原地踏步”。 此前,一些英國政界人士呼吁政府收購ARM的股份,顯示出該公司作為英國關鍵戰略資產的地位。 之后,軟銀考慮將ARM以400億美元估值出售給英偉達,但交易因重大監管挑戰而告吹。在終止英偉達收購交易的同時,孫正義宣布重啟ARM上市計劃,計劃在2023年3月31日以前完成,交易所大概率選在納斯達克,后又增加倫敦上市選項。 推動在美上市 今年6月孫正義告訴股東,他更偏向在美國上市,因為ARM很多客戶在美國。而這次英國政治動蕩可能為軟銀尋求更直接的美國上市鋪平道路。孫正義對此期望頗高,他希望ARM獲得超過600億美元的高估值,并借此為軟銀“回血”。 用孫正義本人的話來說,ARM的IPO計劃是“半導體行業史上最重要的IPO”,并原本預計將成為倫交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股上市交易之一。 不過,由于必須同時進行兩次IPO的成本和復雜性,以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都需要招股說明書和其他監管要求,公司過去一直避開這種方法。 在本次英國政府內部動蕩后,英方主要談判官員離職,ARM倫敦上市談判被迫叫停。同時,本次約翰遜政府垮臺,也意味著英國政府方面對軟銀的施壓短期內也出現了緩解——此前孫正義就表示過,ARM在倫敦上市的部分原因是出于英國政府的壓力。 知情人士稱,ARM在倫敦方面的IPO工作目前實際上已在公司內部停止,ARM在倫敦上市的可能性似乎已經減少,而更有可能在美上市,而這正是孫正義更青睞的方式。 兩位熟悉軟銀想法的人士表示,IPO倫敦方面的工作實際上已在公司內部停止。其中一位人士補充說,倫敦上市的可能性看起來比過去要小。鑒于在美國有更高估值和更深投資者現金池的潛力,倫敦一直被批評為對快速增長的公司沒有吸引力。 報道稱,據一位熟悉政府努力的人士稱,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部以及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的官員仍在制定一攬子計劃,以吸引ARM上市。倫敦證券交易所的高管們仍在努力讓軟銀相信英國的優點。 對此,軟銀和ARM拒絕置評。ARM此前曾表示,無論它在哪里上市,它都計劃將其總部保留在英國。 ARM于1990年在英國劍橋成立,一直專注于開發低功耗的芯片。高通、聯發科、華為、蘋果等企業均采用ARM芯片架構開發芯片,其產品最初用在智能手機領域,現在延伸至電腦、車聯網設備等眾多領域。 該公司財報顯示,ARM去年收入為27億美元,同比增長35%,其中芯片許可業務收入大幅增長61%至11.3億美元,追蹤使用ARM技術銷售的芯片數量所得的交付使用費增長20%至15.4億美元。ARM稱去年使用ARM技術芯片出貨量達到292億顆,其中第四季度接近80億顆,來自汽車業務的收入增長也翻番。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