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elodyne Lidar 首席營銷官 Sally Frykman 所謂破曉時刻,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上車是激光雷達的終極選擇嗎?十幾年前,第一顆激光雷達被安裝在實驗車頂,進入大眾視線,激光雷達上車浪潮隨之而來,一直席卷至今。的確,上車使這一技術進入更多人視野,然而這份“光芒”也由于自動駕駛的商業應用未達預期,隨之影響了激光雷達的發展。甚至可以說,這份認知已成為一種束縛。 我們認為,雖然自動駕駛汽車的全面應用還未到來,但這并不會減緩市場對激光雷達的需求。相反,在工業和機器人技術、智能基礎設施、以及智慧城市等應用領域的推動下,激光雷達的市場需求將迅猛增長,進而迎來大規模商用的機會。與此同時,以Velodyne Lidar為代表的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積極探索,也將讓激光雷達從“舊時王謝堂前燕”到“飛入尋常百姓家”逐漸成為現實。 ![]() 專注智慧工業,激光雷達為供應鏈運行提供動力 我們認為,工業和機器人領域是最接近激光雷達大規模商業部署的領域。世界各地的公司正在實現供應鏈自動化,以節省資金、提高效率并緩解疫情和其他宏觀問題所造成的瓶頸與危機。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地企業在工廠、倉庫、港口和其他商業環境中采用智能自動化。更重要的是,新冠疫情的出現也加速了工業自動化的進程。例如,由于日益增長的港口擁堵和生產延誤所造成的高需求和大量損失,導致供應鏈運營面臨著巨大壓力,物流和倉庫流程被要求以更快、更高效的方式完成訂單。這就導致更多公司采用工業4.0自動化方案。麥肯錫研究發現,工業4.0幫助94%的公司在新冠危機期間保持正常運營。 工業4.0以制造智能化為主導,通過提升自動化、預測性維護以及流程改進的自我優化,將企業工作效率和對客戶的響應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隨著工業領域的自動化程度逐漸提高,工廠對傳感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工業應用都離不開精準測量、目標跟蹤與移動的功能,激光雷達所生成的3D圖像數據完全滿足這些需求。 ![]() 激光雷達傳感器可被部署在整個供應鏈生態系統中,以優化工業流程并保障商品和服務的連續性。從改善倉庫和機場物流的自動化移動機器人,到地面運輸和“最后一公里”配送,激光雷達應用能夠為供應鏈運行提供動力,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效率,創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在工業環境中,無人駕駛初創公司EasyMile已經將Velodyne激光雷達傳感器整合進解決方案,為機場地面支持牽引車提供動力,以便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間,都能夠在飛機和設備中自動運輸行李和貨物。 在中國,Velodyne于近期為客戶三一重工開發并推出了定制化的Velarray M1600傳感器,完美貼合客戶需求。這款耐用緊湊的固態激光雷達旨在為自動化移動機器人提供安全導航所需的實時點云數據,它可以部署在各種環境和天氣條件下,全年365天不間斷工作。 踐行降本之路,探索成本與性能的平衡 除了應用領域的擴展,激光雷達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另一個重點則是成本控制。Velodyne 正在全方位開展研發,目標是讓激光雷達在所有應用中更加可負擔、易使用,同時保障高性能表現,進而讓激光雷達無處不在。 Velodyne正在研發具備更少組件和更低材料成本的全新傳感器體系結構,還將基于芯片的專利技術——微型激光雷達陣列安裝進產品組合中,持續技術微型化,提高效率和可擴展性,實現兼具成本效益和高質量的大規模量產。Velodyne希望確保正在開發的產品是為解決客戶實際需求而服務的。因此,不僅需要降低成本,還必須關注產品性能,在與客戶的互動中系統了解客戶的需求和痛點。例如,中國企業在轉型中,要面對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的形態變化需求,對此就需要提供相應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Velodyne將軟件與硬件相結合,以快速靈活的方式處理不同用例。Velodyne的Vella開發工具包(VDK)使企業能夠在自動化解決方案中應用Vella激光雷達感知軟件的高級功能,通過將前沿的激光雷達功能引入移動交付設備、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幫助企業縮短產品應用上市時間。 此外,通過與尼康、Fabrinet 等產品制造專家建立強大的合作伙伴關系,Velodyne能夠提高供應鏈生產效率,支持更加先進的制造創新,大規模地為各行各業的實際應用提供多種規格的、經濟實惠的激光雷達。特別是,Velodyne傳感器的功耗低于其他同類激光雷達傳感器,通過降低熱負荷,可以讓多類型應用提高可持續性。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今天,全球智造時代已經開啟,工業4.0的浪潮奔涌向前,我們相信,隨著激光雷達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進一步突破,必將迎來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黃金機會。而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也將會有更多激光雷達的商業化機會涌現。Velodyne將繼續加強對全球,包括中國市場的投資,持續推動激光雷達進入大眾市場,與優秀企業共繪智能化發展藍圖,為他們的自動化安全應用保駕護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