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ARM陣營,可以更有利于AMD切入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領域,相比桌面級平臺的利潤率,顯然前者的吸引力更大。不過,也有分析師不看好AMD加入ARM陣營的舉動。他們認為,這些市場上的競爭,比AMD之前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大,更何況AMD在無線設備領域的經驗為零。這些分析師認為,AMD揮師進軍ARM是個錯誤。 但是,也有市場分析師看好AMD的ARM戰略,他們認為這就是AMD之前神秘的“勝利工程“。他們認為,AMD最好在ARM市場扮演IP(知識產權)供應商,而非芯片制造者的角色。但是,他們也給出一些建議,比如,以AMD目前財力,應該避免在ARM市場進行收購現有ARM廠商的行為。 對于AMD進軍ARM領域之后的狀況現在預測顯然為時尚早。畢竟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市場的興起,傳統的X86架構在面對ARM架構步步緊逼的情況下只有招架之功。而單純的防御戰并不能消除威脅。AMD此舉如能成功則等于是給了ARM架構一個有力的防守反擊。所以僅就其市場策略來說,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相關閱讀 ARM英特爾之爭白熱化:AMD棄x86投向ARM? 芯片設計授權商 ARM 與芯片巨頭英特爾之間的戰爭已經白熱化,ARM 不但爭取到了微軟 Windows 8 的支持,也在積極拉攏英特爾的老對頭 AMD 加入自己的陣營。ARM CEO Warren East 在一季度營收會議上公開表示了這一想法。 EETimes 資深記者 Peter Clarke 今天撰文論證了 ARM 與 AMD 合作的合理性。他認為 AMD 至少有兩個理由逐步放棄自己過去 20 年堅守的 x86 架構,轉為向 ARM 購買芯片授權: 首先是 AMD 目前的尷尬地位。x86 架構由英特爾一手打造,AMD 從一開始就扮演者追趕英特爾的角色。很多年來,英特爾憑借自己在電子工程領域首屈一指的工程師團隊和強大的營銷能力成功壓制著 AMD。 Core 2 Duo 發布以來,AMD 被壓得喘不過氣。由于無力負擔晶圓廠與制程工藝研發的巨大投入,AMD 被迫在 2009 年將自有晶圓廠轉給 Global Foundries。轉投 ARM 陣營意味著 AMD 可以將來自英特爾的巨大壓力轉給整個 ARM 陣營。 再者,隨著 iPad 引爆平板市場、Android 平板大軍來襲,AMD 董事會對公司一直沒能拿出具有競爭力的平板處理器非常不滿。據稱 AMD CEO Dirk Meyer 今年 1 月離職就是一個直接后果。 對于傳統的PC 市場而言,其發展速度遠遠趕不上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如果 AMD 加入 ARM 陣營,則可以只花幾百萬美元的許可費,再加上不貴的授權費就能用上現成的 ARM 內核設計。這比 AMD 自己投入上億美元來得更有效。 不過,即便加入 ARM 陣營,AMD 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掉頭。考慮到 ARM 陣營里有 Nvidia、博通、飛思卡爾、高通、三星、英飛凌、德州儀器等一眾半導體公司,AMD 是否能借此轉變重塑競爭力還難以預料。 當然,對于 ARM 來說,AMD 的加入是完全的好消息。AMD 財力有限,掉頭很可能意味著拋棄堅守多年的 x86 架構,微軟與 AMD 的支持大大增強了 ARM 進軍桌面市場的成功性。 編輯論道:為什么ARM-AMD聯姻更被看好? OFweek電子工程網:作為ARM的CEO,Warren East對此次ARM-AMD聯姻,看上去有種理所當然的平靜。他和公司CFO Tim在ARM一季度財季分析師研討會上曾簡單表示ARM一直以來都在說服AMD使用它的產品,當然了,這些都是ARM公司股東們所期望看到的。當AMD在重新思考公司長期發展的戰略決策時,很明顯,ARM-AMD聯姻的可能性更高了。 或許AMD的確是放棄了—又或者說至少是增加了ARM處理器授權,相對于已經使用了20年的x86架構來說,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它卻顯得很有意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AMD這一舉動并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追趕策略對AMD來說意味著大量開支,以及永遠跟在英特爾后面、無法作出正確的決定。 這一舉動卻強有力的支持了ARM對抗其競爭對手—Intel,并將自己置于IBM/Globalfoundries一般性平臺架構陣營中。 自從AMD使用基于x86架構產品作為公司核心業務,它就一直被籠罩在Intel的陰影之下。Intel一直都是這個架構的制定者,也正是由于這一部分原因,AMD只是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只能在處理器中的代碼兼容性尋求一個好的價位。而Intel作為市場領導者,擁有雄厚的財力,使其有能力在價格和制造處于領導者的地位,而AMD只能屈居其下。 確實如此,早在兩年前,AMD就被迫放棄內部制造,那時它就已經再沒能力支付起發展制造工藝技術和投資數十億美元去建立晶圓工廠生產那時正在研發的微處理器。這種剝削也存在于Globalfoundries公司,目前為AMD一家晶圓代工伙伴。 是當Intel追隨者還是ARM-AMD的領導者? 很顯然從多核(Multi-Core)單處理器到眾核 (Many-Core)處理對AMD來說意味著戰場的根本性改變。在這里,軟件的影響比原先重要的多,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對競爭的重新洗牌。英特爾并不比其它公司對如何高效地使用眾核處理器有更深入的理解,甚至可能還不如其它公司。對AMD來說,這是轉型的好時機。 當AMD追隨著Intel的腳步專注于x86架構作為其主要需求去制造IC時,此時在研發多核的Intel發現只在PC市場的無晶圓廠由于成本過于昂貴無法達成一致,比如像AMD,一個追隨在Intel左右的伙伴。 AMD將由此策略所獲得珍貴資產而付出巨大代價,對于以往籠罩在Intel陰影之下而屈居老二來說,可能并不是所有舉動都是對的。但是如果AMD加入具有可擴展性的ARM生態系統的話,作為對幾百萬美元和每片芯片很少數的版稅的回報,它可以沖出束縛,并能夠有時間專注于系統級性能上面。而伴隨著幾乎所有的Windows系統將采用ARM處理器,這就給了AMD除了PC市場以外的,還有廣大消費平臺需求的OEM廠商的合作機會。 這樣AMD就可以從低利潤的業務PC市場的泥沼中走出來,從而進入到從移動手機到平板電腦再到PC這樣的一個廣闊市場空間中。這樣就意味著AMD將會和類似三星這樣的公司競爭,但是正是因為這樣AMD才會重塑自我價值而有所作為。 現在Windows選擇跑x86或選擇跑ARM,一切均取決于它們誰的高效節能做得更好,畢竟,消費者們更會優先考慮到這方面。 Fusion加入ARM? 微軟和ARM高管將在Fusion開發大會進行主題演講,屆時可能會透露更多信息。此次會議將于6月13號到16號期間在微軟的后院--Bellevue, Washington舉行,那里包括超過50個技術部門,橫跨了多媒體,用戶界面,商業和高性能計算以及安全領域。 此次會議可能是宣布為Fusion產品線在x86芯片以外新增Cortex-A或Mali圖形內核產品的好時機。 ARM走板級戰略的路線與AMD前CEO經營理念相違背。當AMD的CEO--Dirk Meyer于2011年1月正式辭職的辭職信中暗示,由于他缺乏平板電腦和移動市場芯片經驗而被董事會所排斥。 目前,AMD或許正陷于困境之中—不能在變化多端PC市場針對各個產品段和性能模式進行設計。正因為如此,它拋棄x86架構而向ARM架構拋出橄欖枝。ARM授權在平板電腦應用的缺失正在加快完善,可能為AMD收復芯片市場失地提供更快速的通道。 AMD將推動著符合ARM在商業市場與Intel競爭的授權。的確,ARM和AMD的強強聯合將構筑成Intel主要的競爭對手,也推動了全球芯片業格局的重新洗牌。 如果說AMD處于x86的第二貨源的地位是不值得的,那么處于第一貨源芯片時又怎么樣呢? ARM不可能收購AMD 有一件事尚且不是很明朗的是,如果作為戰略考慮的一部分,AMD董事會喜歡將公司出售給那些希望收購現成生產線,IC工程隊伍和顧客名單的具備充足現金的公司。 ARM有可能會投標收購AMD嗎?我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度。 即使ARM現在堆起現金以驚人的價格和可能以杠桿借款的方式收購AMD,并將其作為旗下一家無晶圓廠公司,然而這一切卻與從Warren East繼承的商業模式不相符。 有這么一段時期,ARM在微處理器終端市場一度混跡于此。2004年1月份ARM宣布收購Triscend公司,該公司致力于可配置的片上系統器件和可定制微處理器研發。到了2月份時,該收購宣布失敗,原因可能是ARM授權社區和于同年3月份FPGA公司Xilinx宣布收購Triscend有關。 同樣地,ARM與Intel之間難解難分的競爭或許會激起ARM收購AMD,從而構筑起保護ARM授權的新型ARM-AMD的競爭關系與其競爭。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在AMD準備掏錢給ARM加入其陣營時,是否有必要對其進行收購? 對于種種原因,AMD作為獨立的無晶圓廠公司而致力于采用ARM架構的多核IC設計,看起來是最具成本效益的買賣。而且,反過來,這一切可能暗示著全球半導體巨頭們必須重新審視公司策略。 來源:電子工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