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HS iSuppli報告,英特爾正悄然將資源撤離聯網電視芯片市場,重新將重心轉移至獲利更高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芯片市場。 芯片制造商英特爾一直努力在電視SoC市場獲得立足之地。2011年上半年,電視SoC市場的兩大主導者都是臺灣公司:開曼晨星半導體公司(市場占有率為39%)和聯發科技(市場占有率為12%)。第三位是總部位于美國的泰鼎微系統公司(市場占有率為6%),如下圖所示: 剩下的市場由兩個群體瓜分。其中大約27%的份額由垂直一體化制造商,又稱為俘獲型供應商(CaptiveSupplier),占據,包括三星、東芝和索尼。這些制造商生產的電視SoC芯片是供應給自己內部生產的電視。另一個群體包括獨立的硅片供應商,如卓然公司,市場份額為14%;而英特爾將和其它新進公司爭奪這最后僅剩的2%的市場。 IHS顯示器與消費電子首席分析師Randy Lawson表示:“電視芯片市場已經擁有根深蒂固的供應商,而近期的增長前景并不樂觀,所以英特爾想要在這個市場立足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另外,第一代GoogleTV產品的銷量不如預期,所以英特爾要退出電視SoC市場并不奇怪。” Google TV計劃是由英特爾、谷歌、索尼和羅技電子于2010年共同推出。令谷歌和英特爾失望的是,Google TV的銷售并不如預期。 盡管有預測稱2015年網絡電視將占全球電視出貨量的65%以上,但智能電視市場的發展仍然面臨各種困難。 首先,沒有一個對智能電視的統一定義,消費者面對各種全新的電視技術感覺很混亂。 另外,電視市場的近期前景并不樂觀,這對英特爾之類的新供應商是個很大的困難。 英特爾面臨的第三個困難是消費電子芯片尤其是電視芯片市場發展減緩。IHS預計,由于疲軟的終端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給整個供應鏈帶來的嚴峻的價格壓力,今年平板電視芯片市場營收或將面臨零增長。大型液晶電視行業將面臨面板的供過于求,今年整體芯片庫存水平的上升也將導致出貨量和營收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