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它是國家能源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時煤礦也是中國的基礎能源,在一次能源構成中占比70%左右,“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進一步確立了“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基本方略,為中國煤炭行業的興旺發展奠定了基礎。如此重要的能源,自然少不了對它的開采,盡管隨著現在科學不斷進步,開采煤礦的設備越來越先進,但是也逃不開開采煤礦的安全問題,煤礦安全的問題時時刻刻威脅著地下采礦人員的人身安全。 2021年1月19日,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瑞豐煤礦11204運輸巷回風發生一氧化碳超限中毒事故,經初步排查,當班下井47人,安全升井43人,4人失聯。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當時現場又是什么樣的情況?最后救援情況又是怎么樣的呢?后續我們又該如何去避免再次發生這樣的悲劇? 事故的原因以及經過:2021年1月19日早上7時20分,貴州煤監局接到報告,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瑞豐煤礦11204運輸巷回風發生一氧化碳超限,經初步排查,當班下井47人,安全升井43人。 經全力救援,所有失聯人員于2021年1月19日12時44分全部搜救出井,其中1人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在醫院救治,其余3人已無生命體征。 現場施救工作已全部結束,相關善后事宜及事故調查工作在有序開展。 同樣的事情在2020年9月27日國內重慶煤礦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故: 重慶能投渝新能源公司下屬松藻煤礦凌晨發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造成17人被困。事后的調查表示是當時皮帶燃燒,地下的一氧化碳超限,最后事故造成了16人死亡,事故或造成了5000萬到一億一下的直接經濟損失。 血淋淋的教訓!!! 來自一氧化碳的威脅 怎么樣才能及時預防一氧化碳帶來的危險呢?在煤礦下,通風情況本身就不好的情況下,一氧化碳如果濃度過高,那么一時之間肯定沒有辦法能夠降下來,如果冒險進行工作,只會白白丟點性命,在煤礦下要預防一氧化碳中毒只能通過設備去檢測空氣環境。常用的一氧化碳檢測設備中核心元器件是一氧化碳傳感器,長期在地下工作,對于檢測下面的一氧化碳的濃度必須要夠精確,這就要求一氧化碳傳感器的 靈敏度高 線性度好 分辨率高 一氧化碳傳感器CO-AM主要特性: 測量范圍:5000ppm 靈敏度:55~90nA/ppm 響應時間:<25s< div=""> 滿量程線性誤差:15-25ppm 過載:10000ppm 分辨率:0.5ppm CO-AM一氧化碳傳感器是由英國Alphasense研發的無功耗型的電化學傳感器,利用驅動檢測電路便可以檢測一氧化碳的濃度。傳感器的尺寸小,可以做成便攜式檢測儀器、固定式報警儀器,或者報警系統等等,可以用于煤礦、地下工作場所、煉金等。我們可以提供詳細的參考電路和傳感器使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