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財聯社 在過去兩年半導體巨頭們集體揮舞支票宣布大規模擴產計劃后,眼下市場的關注焦點已經轉向這些“畫的餅”落地進展如何。 對于國際晶圓代工巨頭臺積電而言,周二分別有一個好消息和壞消息,精準地反映出半導體行業擴產的熱情和真正推進項目的難處。 美國廠遭遇工期延誤 還要與英特爾搶工人 據《日經新聞》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建設進度已經較預期晚了3-6個月。公司原本預期在今年九月前后開始安裝芯片生產設備,但目前來看這個步驟可能要推遲到明年二至三月。 勞動力短缺、反反復復的疫情形勢以及取得多種建設許可的復雜步驟都導致了工期的延遲。作為公司在海外最先進的制造廠,臺積電美國項目在2020年五月官宣,并于去年六月開始建設。 令工期問題變得更棘手的是,進軍代工行業的英特爾也在亞利桑那州砸下兩百億美元擴建晶圓廠,兩家公司廠房的距離只有50公里。目前英特爾在該州的生產線共雇傭1.2萬名工人,并計劃擴招3000名。在美國勞動力市場極為緊張的情況下,招足符合要求的高質量工人將是臺積電難以避免的下一個問題。 雖然有種種問題,但臺積電未必趕不上2024年投產的計劃,此前公司規劃美國工廠的建設日程中就放寬了一點時間。相較于此前臺南、南京開工至投產約兩年相比,美國廠的計劃已經放寬至接近三年,正是為國際擴張引發的水土不服留下了空間。 從遠期來看,過了建廠這一關后,臺積電還將面臨更多的考驗。公司創始人張忠謀就曾多次提及臺積電復制既往經驗至海外的難處。他認為,雖然公司有很優秀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但他們的管理能力不一定在異國有用。除此之外,在美國制造芯片的成本肯定會高非常多。 日本廠新增12-16納米生產線 相較于磕磕絆絆的美國廠,臺積電日本廠周二傳出了利好的進展。與此前媒體報道一致,汽車零部件生產商電裝(Denso)將對日本合資廠投資3.5億美元,獲得略超10%的股份。 在引入新股東的背景下,臺積電也宣布將建設日積電的資本支出從此前的70億美元提高至86億美元。增加的投資主要用于新設一條12/16納米FinFET工藝產線。在此前的建設計劃中,日積電僅有22/28納米芯片生產能力。三家公司同時宣布將日積電的計劃產能提高至每月5.5萬片12寸晶圓。根據計劃,日積電將在2022年內開工,并在2024年末投產。 對于電裝而言,入股日積電并確保更先進本工藝落地本土,有助于確保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先進芯片能從本土供應。之前索尼提供570億日元(約合5億美元)不僅為了獲取日積電不到20%的股權,同樣也為了確保圖像傳感器芯片的供應。 電裝董事會主席兼CEO Koji Arima在聲明中表示,在移動技術興起后,芯片對汽車行業的重要性正在與日俱增。通過這項合作,我們獲得了中長期穩定的半導體供應,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