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晚間,藍思科技披露2021年度業績預告,全年預計盈利20億-24億元,凈利潤較上年同比下滑,但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穩定增長。 藍思科技表示,面臨疫情反復、用電受限、供應鏈缺芯等新的困難和挑戰,公司管理層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組織應對,生產經營總體保持穩定。 同時,公司在金屬業務、智能可穿戴、新能源汽車業務、整機組裝業務,以及光伏新能源業務等中長期發展戰略部署方面持續取得進展,戰略合作客戶群體、市場占有率、新技術研發等方面也取得了新收獲。 智能可穿戴、新能源汽車業務或成新的增長點 在業績預告公告中,藍思科技表示,基于年內疫情趨于緩和,以及供應鏈瓶頸改善預期,抓住終端市場需求復蘇的有利時機,深入挖掘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三大賽道新機遇,增加新的戰略合作客戶,擴大市場份額,并爭取大幅提高智能終端整機組裝業務量。 其實,從2015年開始,藍思科技就積極布局和拓展了智能汽車業務。 圍繞智能駕駛艙及周邊結構件,藍思科技研發、批量生產了包括車載電子玻璃及組件、車載中控屏、儀表盤組件、B柱組件、車載裝飾件、大尺寸新型汽車玻璃(如天幕、側窗、擋風等)、反光鏡、后視鏡等產品,并積極探索玻璃、金屬、藍寶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 目前,藍思科技已經成為特斯拉全球核心一級供應商,并與賓利、保時捷、奔馳、現代等20多家汽車品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財報顯示,2019年、2020年、2021上半年藍思科技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相關收入分別為37.94億元、56.34億元、30.12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2.54%、15.25%、14.08%。 而在整機組裝業務方面,2021年2月,藍思科技宣布子公司藍思湘潭新增組裝產能,將切入組裝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智能醫療設備等各類智能終端產品,有望形成達1億臺產能。 券商研報指出,隨著組裝業務加速拓展,公司有望大幅提升產品實力和市場競爭地位,釋放客戶潛力,在收獲明顯業績增量的同時,鞏固消費電子全產業鏈布局的龍頭優勢。 新業務的快速推進,在研發費用的增量上也很清晰的體現出來。 業績預告中明確指出,2021年公司下游客戶對新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需求旺盛,公司與手表、VR、AR等智能穿戴類新產品,中控屏、B柱、新型汽車玻璃等汽車類新產品,智能手機中框等各類金屬合金產品相關的研發項目、研發支出大幅增加,對短期內經營業績造成了一定影響。 進軍光伏領域,業務邊界不斷擴張 除了金屬業務、整機組裝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藍思科技也已進軍光伏領域。 2021年11月3日,藍思科技公告稱,公司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湖南藍思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00萬元,主要從事光伏玻璃產品、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光伏發電項目等業務。 12月6日,藍思科技與凱盛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積極拓展光伏玻璃生產前道設備的引進和材料資源的儲備。緊接著,12月中旬,藍思科技牽手安徽滁州,光伏布局再下一城。 隨著藍思科技與凱盛集團合作,以及與鳳陽縣簽約,公司已打通了光伏玻璃前端從原料到窯爐建設的合作布局,為光伏業務發展戰略快速落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實,藍思科技在消費電子玻璃材料加工技術達到全球領先,延伸到光伏領域并不令人意外,由于市場對于光伏玻璃透光度、厚度、強度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費電子領域的相關技術同樣適用于光伏玻璃的生產制造。 而從藍思新能源披露的經營范圍來看,藍思未來的光伏版圖里,將不僅有光伏玻璃加工,還包括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工業用玻璃制品的制造;光伏設備及元件的研發;光伏項目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及運營管理等。 這意味著,藍思科技進軍光伏行業,切入點是光伏玻璃,但瞄準了更長的產業鏈布局,這也將為藍思未來的業績增長,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