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面部識別技術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但直到最近,它的發展都比較慢,并且大多用在執法部門數據庫這樣的地方。但這樣的狀況可能會發生改變,而改變導致的結果可能會讓數字隱私倡導者不寒而栗。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的軟件PittPatt(現在已被Google收購)就是一個例子,它可以快速識別照片中的你,與你在網上的其他照片匹配相似度,然后在web上查找你的其他信息。 一位業界人士寫道:“使用卡耐基梅隆大學基于云的移動應用PittPatt,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將一個人的休閑快照與他的網上身份匹配起來。PittPatt 和其他基于云的面部識別工具可以在像Facebook, Google+那樣的社交網絡中尋找你公開的圖片,或是查找更正式的網站,比如公司網站或大學運動員肖像冊! 這項技術可能具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使用方式,但面部識別的廣泛可用性也會帶來嚴重的隱私問題。自動標簽出照片中的朋友可能會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 谷歌就深知其中的風險。即使在收購PittPatt之前,谷歌自己就已經開發出了強大的面部識別工具,但出于對隱私的關注,谷歌拒絕把它添加到任何公開發布的應用程序中。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表示,面部識別所帶來的隱私影響“非常令人擔憂”,該公司將可能不會把這種工具添加到消費者移動應用中。即便如此,這也并不會阻止第三方開發商把這項有爭議的技術添加到Android應用中。 蘋果和Facebook加入面部識別游戲 一些Facebook用戶在第一次看到Facebook的面部識別功能時可能感到不安:上傳的朋友的照片后,Facebook將自動識別照片中的人,并詢問用戶是否想進行相應的標記。Facebook今年夏天在全球范圍內推出了的這個功能。用戶可以在隱私設置中“選擇不使用”這個功能。 蘋果在2010年收購一家名為Polar Rose的公司時曾明確表示,它打算讓iPhone以某種方式來識別面部。雖然蘋果拒絕直接將這個技術集成到iOS中,但它已經通過給開發人員提供新的 API(應用編程接口)讓面部識別功能變得可用。例如,iPhone應用RecognizeMe就可以通過掃描和識別機主的面部來解鎖設備。 像谷歌和蘋果這樣的巨頭拒絕以一種讓移動面部識別技術容易遭受濫用的方式推出該技術,但這并不意味著別的公司不會。只要高科技存在并不斷發展,這種工具出現在你的智能手機上就可能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文/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