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前,國內手機品牌銷售需要獲得國家發放的手機牌照,并需將每款機型送相關機構檢測,獲取入網證后方可上市銷售。以2002年為例,GSM和CDMA兩個網絡一共只有34家手機廠商有正規牌照,這遠遠低于國內手機廠商的數量。這一時期,手機牌照的發放對企業資質要求極其嚴格,最低兩億元注冊資金限制過多小企業盲目進入手機市場,也基本形成國有企業、國外商家以及合資公司對手機市場的壟斷。 在這一時期,山寨機多數“借牌”上市,借助已經取得手機牌照的企業推出自己的手機。2002年,正值國產手機的最輝煌階段,很多手機新兵在這一年進入手機行業,深圳的金立,北京的天宇朗通等都是在這一年成立的。無牌銷售是非法,雖能賺錢,但立足長遠發展是不可能的。此時,有實力的大企業通過合作或收購有牌照的企業進入手機行業,如聯想與廈華的合作。而像金立、天宇朗通等諸多民營企業,則通過“租賃”牌照來切入手機行業。每部借牌手機要繳納10-100元不等的貼牌費給牌照廠商。而牌照廠商一方面很受用這種簡單快速的收益,另一方面終端看來,雖然雜亂,但至少全部是自己品牌的聲勢,看似沒有任何的損失,因此甘愿作殼,甚至放棄了自有品牌的手機業務。例如,CECT的就是那個時期開始的漫天飛舞,相同的款式,卻到處是不同的型號。而金立的手機最初也是貼牌天時達標識進行銷售的。 2005年開始,國家逐漸放寬牌照審批,首批民營企業成功入圍,打破了此前的行業壟斷,這一時期山寨機開始轉入正,并依靠特有的山寨模式和暢通的渠道,很快使老牌手機廠商倍感新兵的壓力。金立等在2005年,天宇朗通等在2006年均取得了自己的手機雙網牌照。在這一時期,這些山寨的老兵,手機的新兵仍然保留山寨的優勢經營模式,產品設計由配套的或持股的方案設計公司完成,生產和售后則交給代工廠,在銷售方面采取代理體制,而作為品牌只負責產品規劃、品質把關、渠道建設和市場宣傳。最終因在市場節奏和庫存管理方面的出色表現,形成戰勝國產老牌的關鍵。因此,眾多的評論圍繞山寨手機使得國產老牌陷入困境,其實更多的根源皆于自身。 2007年,國家取消了手機牌照,并調整了入網檢測的流程,任何企業及其品牌,只要正規的將產品送檢作入網檢測,皆可獲得入網證合法銷售。行業上普遍認為這是對于山寨機的“招安”,由此,山寨擁有了平等的品牌機會。與其一味的**山寨機,卻屢禁不止,那么,讓山寨機經受市場的優勝劣汰,最終剩下的就只會是以山寨模式經營的優良品牌,而不是質量低劣的山寨雜牌。 在同山寨機轉正背道而馳的道路上,山寨機也有自己的另外一塊沼澤棲息地。在二**城市缺乏嚴格的市場監管,而那里也正是山寨手機需求最大的地方。直接的巨大的終端需求的誘惑,使大部分山寨手機不再去管牌照和認證的問題,猶如洪水決堤,以各式各樣的Logo直接撲向二**城市。然而,今年來隨著國際和國內品牌長期的根植和培育,繼一級省市之后,二**城市也逐漸建立起了品牌意識,純粹的山寨雜牌的棲息空間已經逐年縮小。可以看到,山寨最懂得市場的法則,而最終的適者也在逐漸呈現。 在國際市場,山寨機也面臨著強制正規。2009年,山寨機的持續肆虐直接威脅到了國際大品牌的全球份額。迫于利益危機,國際大廠向第三世界國家施加資本壓力,強制制定針對中國制造山寨機的準入門檻,封殺山寨手機的進入。2009年12月開始,印度、迪拜等山寨手機熱銷地,開始禁止進入當地,但尚未申請IMEI碼的手機銷售,旨在提高中國手機出口的進入門檻,從另一角度看,也會促進山寨手機正規化的進程。 MTK帶來了山寨,也不可避免的帶來的同質化的泛濫,巨大的市場容量的空缺,使得那個時期的手機商們無瑕顧及個性化的品牌價值的塑造。隨著市場空缺的逐漸填補,手機商獲利空間急劇降低。山寨機不可避免的質量、品質等問題,將越來越多的人推向了品牌。而對比之下,國外品牌,一如既往的品牌戰略,始終保持著高端的利潤和逐漸增大的市場份額。同時,經過多年與山寨的對抗,國外品牌也學會了低端戰略,各家都推出了性價比超高的低端機,依靠其品牌形象,逐漸收復失去已久的低端市場。此時,基于山寨化的MTK平臺,為了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山寨機似乎別無選擇,除了復合功能的拼接,如雙模雙卡雙待、手機電視、導航手機等,似乎就只有仿制一條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