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3月1日,工信部表示,芯片產業發展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合作,共同打造芯片產業鏈,中國政府會在國家層面上將給予大力扶持。 “中國去年已落實對先進芯片的集成電路企業減稅,會加強提升中國芯片業的材料、工藝、設備產業鏈,并會著力在人才儲備、人才培養。”在當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表示,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平均增長率達到20%。 受消息面影響,當天芯片股拉升。截至收盤,中芯國際、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兆易創新等分別上漲4.70%、3.78%、3.25%和5.35%。當天,半導體板塊中,國科微、華潤微、士蘭微等漲幅達12.16%、11.22%和10.00%。 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集成電路產量2614.7億塊,增長29.6%,繼續站穩2000億水平線。 芯片自給率2025年達到70%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諸多不確定,機構紛紛下調2020年半導體行業市場表現。市場調研機構IDC在2020年3月份表示,全球半導體行業有80%的概率將迎來大幅縮水,Gartner則于4月稱,202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受疫情影響,收入將下滑0.9%。 但從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看,無論是從投資還是市場需求量來看,都處于高速增長階段。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田玉龍1號表示,據中國半導體行業測算,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增長率為同期全球產業增速的3倍。技術創新上也不斷取得突破,目前制造工藝、封裝技術、關鍵設備材料都有明顯大幅提升。企業實力穩定提高,在設計、制造、封測等產業鏈上也涌現出一批新的龍頭企業。 而在投資方面,2020年是中國半導體一級市場有史以來投資額最多的一年。 云岫資本董事總經理趙占祥此前曾做過統計,表示2020年半導體行業股權投資案例達413起,投資金額超過1400億元人民幣,與2019年約300億的投資額相比,增長近4倍。 趙占祥表示,由于對國產半導體的需求越發強烈,很多半導體公司的業績增長迅猛,投資階段上也普遍后移,C輪以后的投資比重大幅增加,而從細分領域看,設計企業仍然是投資重點,占總投資案例數67.2%。產業上游也受到資本更多的關注。 去年年中,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若干政策》強調,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雖然芯片行業的國產化正在加速,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目前產量仍然不能有效滿足各行業對芯片的需求,同時疊加部分產業對于高端芯片的進口依賴,使得我國芯片進口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央視財經援引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芯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2019年我國芯片自給率為30%左右。 國產企業的機會 芯片集成電路是信息社會的基石,也是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 田玉龍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芯片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發布了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全面優化完善高質量發展芯片和集成電路產業的有關環境政策,中國政府將將在多個領域采取措施,在國家層面上給予大力扶持。 華西證券認為,雖然國內集成電路技術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積極支持,加上國內資金、人才、土地、市場等天然優勢的聚集,正逐步縮短和海外的差距,除了由上至下的政策支持和產業趨勢,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半導體器件供給緊缺,給予國內芯片企業切入,開啟本土化配套的機遇,未來隨著產品的快速迭代、技術逐步成熟,國內集成電路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逐步擴大,集成電路進口替代趨勢為勢在必行。 以當天漲幅較大的功率半導體為例,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器件消費國,雖然在市場份額上依然與國際廠商英飛凌、安森美、瑞薩、意法半導體等公司差距巨大,但在部分產品上,國產企業的替代實力也逐漸顯現。 例如,新潔能是國內領先的功率半導體設計企業,在 MOSFET 領域擁有較強的競爭力,是國內 MOSFET 產品系列最齊全的設計企業之一。而揚杰科技也是國內IDM頭部企業,同時為功率半導體龍頭之一,主營產品包括各類電力電子器件芯片、功率二極管、整流橋、大功率模塊、小信號二三極管、MOSFET、IGBT及碳化硅SBD、碳化硅JBS等。 華西證券報告顯示,無論是從產業鏈成熟的角度還是產品突破的維度,功率半導體板塊是進口替代速度相對較快的領域。目前功率半導體國產供應商已構建基本配套環境,設計、制造、封測到模塊均相對健全,從制造環節來看,國內目前已具備4/6/8英寸產能,且國內領先的功率IDM公司預計未來會增加12英寸產能,專注特色工藝。 但在EDA等領域以及晶圓制造等上游領域,目前依然處于“攻堅期”。 國內EDA軟件供貨商芯禾科技的一名不愿具名的工程師對記者表示,今年整體市場走勢較為樂觀,但在EDA、材料以及光刻機領域的挑戰仍然不能小覷。“目前對于國產企業來說,好的方面在于市場對國產元器件的認可度增加,但從技術而言,差距仍大。” 中微半導體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志堯在去年9月的一場會議中表示,國際最先進的芯片生產線需要百億美元的投資,約70%到80%的經費是要購買3000多臺設備。建一條先進的芯片生產線需要十大類設備,300多種細分設備,共需要3000多臺各種設備。 “我們現在產業的發展是非常熱,但是存在一個基本問題就是不平衡,從投資來看,90%以上的資金都投入芯片生產之中,但是其中70%-80%的錢都買了外國的設備和材料,所以整個產業鏈的投資呈現出一個不健康的狀態,在設備材料上實際投資只有3%,不到5%,這是我們的軟肋,從最近一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必須在設備材料上加大投資。”尹志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