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事情和壓力,有些對我產生了些許的影響,看到以下的這句話,我有了很多的感觸。 可人生的許多美好感受卻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 @賀衛方:08年6月答《南方周末》記者的一段話:我覺得人不應該完全都變得像一個斗士,畢竟人生苦短,歲月如白駒過隙,你需要有一種非常美好的生命感受,跟朋友的爽朗交往,放眼青山綠水的那種喜悅,讀一本老書給你帶來的快樂等等。其實人不完全是為了改造這個社會而存在的,我們需要更豐富多采的人生歷程。 @連岳:這段話我一直很喜歡。我們中的很多人,也許此生既看不到自由、憲政、民主、法治的制度之美,也不會慘到去坐牢,只是跟著這大環境不上不下,不死不活,可人生的許多美好感受卻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應由于激憤或者絕望而錯過。 前段時間,Mike調侃我和煙煙是啃老族,確實我們自從7月看房至今,似乎一切都走上了父母希望的軌道。我們曾經抗爭過,記得煙煙當初第一次考研,岳父母和我爸媽都勸說我們買房,當時是2007年的暑假。懷著賭氣的情緒,我和煙煙一直在把購房的時間往后拖,08年我們錯過了、09年我們錯過了、10年我們錯過了、到了11年的下半期,我們選擇了往前走一步。原本可能不需要付房貸而且房子不至于在松江,只需要雙方父母的資助就可以,如今我們還欠了一筆不小的錢,可能一大家子奮斗個3~5年或者把父母置業的鋪面拆遷了才能還清。人是沒法去比的,在不斷變化的中國,一次的猶豫兩次的猶豫,可能錯過了安居的入場券,我也用父母的積蓄為我的意氣和固執買單。以上兩位的話,我看了很感慨,我們生活和工作各有不如意,環境各有不理想,但不能阻擋我們追求美好和幸福的愿望。可能我們在工作之中,付出了100,收獲只有50;我們看得到國外的同行以及身邊不合邏輯但是又獲益的例子,我們能奈何,徒勞無益的去追尋公平還是繼續持續不斷的付出,以追求工作帶給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的回報。在生活之中,我們感嘆物價的高企,以前努力工作的收益的貶值,是努力抱怨還是去關愛身邊的親人并努力過一些有意義和質量的生活?可以把10000當5000用,也可以把5000當10000用,人生旅途之中的美好值得我們現在就去把握。 激憤起來指點江山,是宣泄的很好渠道,精神上的放松是需要的。偶爾的悲觀甚至絕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被各式各樣的安全問題所打敗。我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和煙煙一起把握我們可以把握的美好。珍愛每個身邊的親人,親歷豐富多彩的歷程。 PS:表哥遇到一些變故,身體檢查的一些原因,可能對他的職業生涯產生重大的影響。由于大嫂帶孩子,他的一對雙胞胎兒子,完全靠他和他岳父加起來5000的工資。 我家隔壁的一位老人傍晚剛去世了,年歲70多,并不大,父母在那里幫忙。 思緒很多,有些惆悵。希望我們的祖輩都能健健康康得看到他們的么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