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是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傳感器作為物聯網三大層次結構之一的感知層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現實世界中的物理量、化學量、生物量等轉化成可供處理的數字信號,是實現物聯網的基礎和前提,同時MEMS(微機電)技術作為支撐技術,在物聯網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移動互聯市場趨于飽和,物聯網(IoT)逐漸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和科技發展的新增點。IDC發布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市值將增至1.7萬億美元。根據IoT的數據,2020年約有500億臺設備接入物聯網,是現在的2.5倍。物聯網的基本要求是物物相連,每一個需要識別和管理的物體上,都需要安裝與之對應的傳感器。因此,傳感器的升級換代成為物聯網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不僅僅要求傳感器具備基礎的信息收集處理功能,高度智能化也成為衡量其性能高低的基本依據。 智能傳感器(intelligentsensor)是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一般智能機器人的感覺系統由多個傳感器集合而成,采集的信息需要計算機進行處理,而使用智能傳感器就可將信息分散處理,從而降低成本。與一般傳感器相比,智能傳感器具有以下三個優點:通過軟件技術可實現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編程自動化能力;功能多樣化。 智能傳感器的主要功能是: (1) 具有自校零、自標定、 自校正功能; (2) 具有自動補償功能; (3) 能夠自動采集數據,并對數據進行預處理; (4) 能夠自動進行檢驗、自選量程、 自尋故障; (5) 具有數據存儲、記憶與信息處理功能; (6) 具有雙向通訊、標準化數字輸出或者符號輸出功能; (7) 具有判斷、決策處理功能。 智能傳感器這一概念是由國外引進的,通常定義為“帶有微處理器,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的傳感器”。根據《敏感組件和傳感器名詞術語》國家標準,這里“傳感器”的定義是: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有敏感組件和轉換組件組成。 進入21世紀后,由于MEMS技術、低能耗的模擬和數字電路技術、低能耗的無線射頻(RF)技術、傳感器技術的發展,使得開發小體積、低成本、低功耗的微傳感器成為可能。這種微傳感器一般裝備有:一個用于感知外界環境物理量的敏感組件(如壓力、溫度、濕度、光、聲、磁等),一個用于處理敏感組件采集信息的計算模塊,一個用于通信的無線電收發模塊,一個為微傳感器的各種操作提供能量的電源模塊。我們稱之為“第四代智能傳感器”或“智能網絡化傳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