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火星土壤可能比此前想像得要更適宜生命的存在,火星表面的大部分物質實際上屬于良性土壤。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懷疑火星表面充滿了各種氧化劑,這些氧化劑可能使得一些像有機化合物那樣的復雜分子難以在火星表面存在,而有機化合物正是生命的構成要素。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學家對“鳳凰”號火星登陸器傳回的數據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該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學家理查德-奎恩解釋說,“盡管火星土壤中存在少量的氧化劑,但是大部分的物質實際上屬于良性土壤。這與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中性土壤非常相似。” 天體生物學家一直對火星土壤的特性非常有興趣,希望能夠通過分析其成份來判斷火星是否可能成為生命的立足之處。美國宇航局“鳳凰”號火星登陸器在這方面給科學家們帶來了許多研究線索。2008年5月下旬,“鳳凰”號火星登陸器降落于火星北極附近,并在接下來的五個月中獲取了大量的觀測數據。 本圖顯示了美國宇航局“鳳凰”號火星登陸器的太陽能電池板和機械臂。 “鳳凰”號最著名之處是它證實了火星上存在水冰的證據。此外,它還對火星土壤進行了測量,并取得了令人感興趣的成果,其中包括火星土壤的酸度。奎恩介紹說,“人們真的不知道火星土壤的酸度,許多人甚至還堅信火星土壤具有很高的酸性。”不過,在大約一個月前,“鳳凰”號發現在它的登陸點附近,土壤屬于弱堿性,PH值大約為7.7。“鳳凰”號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成為生命營養成份的化學物質,如鎂、鉀和氯化物等。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發現表明,火星土壤也許比此前想像得要更適宜微生物生命的存在。 “鳳凰”號是利用其自帶的潮濕化學實驗室取得上述發現的。“鳳凰”號首先將火星土壤鏟入一個從地球帶過去的水杯中,然后,潮濕化學實驗室中的儀器分析最終的溶液。從2008年起,奎恩和他的研究團隊就開始研究“鳳凰”號傳回的數據。這一次,他們的研究焦點是火星土壤的氧化還原特性。氧化是一個破壞性的過程,能夠破壞像DNA之類的復雜分子。奎恩表示,科學家們有理由相信火星土壤具有極強的氧化性。比如,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宇航局“海盜”號火星登陸器曾經將一些有機化合物與火星土壤混合在一起,不久這些有機化合物明顯被破壞。 “鳳凰”號自己也探測到一種高氯酸鹽分子,這種物質在某些條件下是一種強氧化劑。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需要重新考慮火星土壤的宜居性。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雜志之上。盡管最新研究并沒有證實火星生命究竟是否存在或曾經存在的問題,但這一發現以及最近的其他發現都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希望。去年,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器”曾經發現火星表面之下曾經有液態水流淌的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