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顯芳 一、中國數字電視的元年 6月20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網站上正式發布了《地面數字電視終端接收機(器)通用規范》(下簡稱《國家標準》)。《國家標準》從2011年11月1 日正式實施,要求在我國生產和銷售的所有數字電視機都必須具備地面數字電視接收功能。其中,我國自主研發的視頻編碼標準AVS和音頻編碼標準DRA在 2012年11月1日后必須強制配置,國際上現行視頻編解碼標準MPEG-2和音頻編解碼標準杜比數字+列為可選。 這次《國家標準》正式發布,預示著,2011年將是中國數字電視發展的元年,中國的數字電視行業將進入一個有序發展的快車道;同時也表明,以前在中國市場上出現的數字電視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數字電視”,或者用一句比較通俗的話來說,我們以前使用的數字電視都是屬于山寨產品,因為,它不符合《國家標準》。 大家都知道,數字電視的關鍵技術是圖像信號壓縮編碼技術和圖像內容存儲技術以及信道的傳輸技術,這些技術均需要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來支持,這是中國發展數字電視技術的軟肋,直到現在,這個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在中國還不能完全靠自力更生來解決。不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這個關鍵技術已經不是無法跨越的門檻問題。 雖然,在美國從事集成電路設計的大部分人都是印度人和中國人,但集成電路設計的后臺處理技術還牢牢地掌控在別人手中,所以,有人很風趣地說,IC(集成電路)就是印度+中國,即I+C。但這頂帽子戴在中國人頭上,其實并不十分光彩。因為,在美國從事IC設計的人,他的工作連醫生也可以做。 現在,中國在數字彩電制造技術方面,已經有很強的實力。雖然大多數中國的彩電企業還不能制造數字電視中的關鍵IC,但他們與國外的IC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已經有很多年歷史,如臺灣的MStar,美國的泰鼎(Trident)、卓然(ZORAN)、博通(Broadcom)、SigmaDesign、 GENESIS、德州儀器(TI)、歐洲的恩智浦(NXP)和意法半導體(ST) 、日本的東芝和富士通等。 中國彩電行業生產的各種制式的數字電視產品,每年大約有一半需要出口,如果要他們改為生產“中國數字電視”,對于他們來說,缺失的主要就是一個《國家標準》,其它條件基本什么都不缺。 因此,我們有信心到2015年的時候,中國將能按時完成模擬電視到數字電視的過渡。屆時,中國也將和美國一樣進入一個嶄新的數字電視時代。這樣,在數字電視技術應用方面,中國與美國相比只相當于落后了6年。這是一個值得中國人慶幸的事情,如果中國的數字電視技術研發起步太早,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時機過早,數字電視技術還不成熟,研制費用反而會大幅增加,并且還要向別人繳納一筆昂貴的專利費。 人們是否還記得,早在2003年,廣電部的一位領導手中拿著一個機頂盒,然后把插頭往模擬電視機的AV接口一插,就向世人宣布:中國數字電視的元年現在正式開始了。隨后,中國的數字電視就開始進入了一個以數字機頂盒為配套工程的整體平移時代,此事干得比今天的拆遷工程還要爽快。這樣的數字電視工程其實并沒有給老百姓帶來好處,只是僅僅使老百姓明白——數字電視就是收費電視,讓老百姓對數字電視產生反感!這次《國家標準》的正式發布,我想,那些以數字機頂盒為配套的數字電視工程項目,又得來一次更新運動了。 二、數字電視的起源 電視技術經過7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開始由模擬電視時代進入了數字電視時代。今天,數字電視已經在美國開始普及,我國也將準備于2015年完成模擬電視到數字電視的過渡,到時,中國也將和美國一樣進入一個嶄新的數字電視時代。 電視技術之所以從模擬電視發展成為數字電視,這完全得益于電腦技術的高速發展。在電腦還沒有誕生之前,模擬電視技術就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所以在PC機誕生前長長的50多年里,世界上的三大電視制式NTSC、PAL、SECAM在技術方面基本上都沒有很大的改變。 但是,自從PC機誕生以后,數字電子技術就開始向電視技術滲透,首先是采用微電腦對電視節目進行自動存臺和選臺,隨后是遙控操作電視機的各種控制功能,使電視機接收節目數量由原來的12個一下子增加到100多個。其后是把模擬視頻信號通過數字處理,利用插值的方法提高圖像清晰度,再其后就是采用幀存儲器把隔行掃描圖像信號轉換成逐行掃描圖像信號,并且還增加了很多圖像處理功能,比如,畫中畫、圖像縮放等。 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對數字電視信號進行壓縮處理的技術也在十幾年前就實現了。所謂圖像信號壓縮,就是利用軟硬件技術,把一幅圖像或多幅圖像中的像素點內容進行相關技術處理,內容相關的少傳送,內容不相關的多傳送。它把數字電視信號的碼率由原來的幾千兆(比特/秒)壓縮到只有幾兆,相當于壓縮了上千倍,這樣才使數字電視廣播成為可能,否則,幾千兆比特/秒的碼率信號在什么設備中都無法進行存儲和傳送。 MPEG-2和AVS都是圖像壓縮技術標準,而AVS是一個由中國“數字音視頻編解技術標準工作組”于2004年初正式發布的擁有我國知識產權的數字音視頻編解技術標準。 實際上數字電視廣播主要是在信號的傳輸過程中采用了數字信號處理技術,而在兩端,即信號的輸入和輸出端還是模擬電視信號,在信號輸入的最前端是模擬離散信號(經量化編碼后成為數字信號),在信號輸出的終端是模擬連續信號(模擬顯示器)或模擬離散信號(數字顯示器)。但采用數字處理技術之后,通過對圖像信號進行壓縮,可以節省信號傳輸通道的頻率帶寬,使原來一個電視頻道只能傳送一路模擬電視信號,經過數字處理之后,一個頻道就可以同時傳送三路以上的數字電視信號,或一路數字高清電視信號。 數字電視信號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其數據格式很容易與電腦的數據格式兼容,因此用電腦也可以播放和存儲數字電視節目內容,即電視節目內容可以存儲于硬盤和CD盤上,使原來兩個互不相干的技術領域開始趨于一致。比如,現在的平板電視機,既可以用來作為電視圖像顯示器,也可以用來作為電腦顯示器。由于數字電視信號的出現,使昔日尊貴的磁帶錄像機一下子就被趕出了歷史舞臺。 早在20多年前,國外的很多企業就已經開始投下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從事數字電視技術開發。電視技術進入數字處理時代,最功不可沒的是德國的ITT公司(現在叫MICRONAS)。ITT公司自八十年代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數字彩色電視機以后,它的IC技術在數字彩色解碼和聲音處理方面,一直遙遙領先,它的IC產品從數碼2000系列開始逐漸形成系列,不斷推動數字電視技術的發展。 但數字電視的概念直到九十年代,還是停留在對模擬電視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方面,逐行掃描電視把模擬電視信號數字化的技術應用推到了頂峰,同時也釀造著一場新的數字電視技術革命——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的誕生。 最早提出高清晰度電視這個概念的是日本,1984年,日本NHK(日本廣播協會)宣布了世界上第一個高清晰度研究方案,首先在衛星廣播中采用了模擬調頻技術的MUSE(多重亞抽樣編碼)系統,基帶8.1MHz,壓縮比為3:1,并于1988年開始了試播。歐洲則推出了HD-MAC制式的模擬數字混合的高清晰度電視系統,并于1992年通過衛星進行了巴賽羅納奧運會的實況轉播,基帶為10.125MHz,壓縮比為4:1。 遠在60年代,日本(國家)廣播公司(NHK)就已經開始從事高清晰度電視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到80年代中期,NHK與索尼就已完成了其HDTV生產與衛星廣播的全部開發計劃,并于1986年5月將代表日本高清晰度電視的Hi-Vision系統及MUSE衛星傳播制式的整套計劃交給國際電信組織下屬的國際無線電協商委員會(CCIR)年會討論,試圖將日本的HDTV系統及其衛星傳播制式推廣為唯一的世界標準。 日本索尼公司通過美國CBS廣播公司游說了美國政府,并取得了美國政府對日本HDTV國際標準計劃的支持。由于在1986年CCIR會議之前并沒有任何美國或歐洲其他HDTV計劃與日本競爭,支持日本計劃似乎順理成章。 但是事與愿違,日本的HDTV世界標準計劃在CCIR的1986年會議上遭到了西歐各國政府強有力的反對,于是CCIR決定把HDTV世界標準問題的討論推遲到四年之后的下一屆年會,并責成歐洲共同體于下屆年會即1990年之前拿出自己的計劃來。 對于歐洲共同體來說,80年代初剛剛經歷了一場與日本之間的錄相機制式大戰,由飛利浦公司推出的作為歐洲技術的V2000系統為日本JVC公司推出的廉價VHS系統徹底擊敗,從而開始了歐洲消費類電子工業迅速日本化的過程。這一經典事例帶給歐洲工業界的創傷和留給歐共體決策者的教訓都是深刻的。如果 HDTV的世界標準被日本取得,那么整個下一代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也就有可能為日本企業所壟斷,以飛利浦和湯姆遜為先鋒的整個歐洲消費類電子工業也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日本企業的跟隨者,這將是一連串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令歐洲人不寒而栗。 當時,歐共體拒絕接受日本HDTV計劃的表層理由是指責日本HDTV系統將會使所有的普通彩電過時,因為日本的HDTV傳播制式(MUSE)與任何普通彩色電視的傳播制式(包括NTSC和PAL/SECAM)都不兼容。歐洲人堅持認為這是廣大消費者在經濟上所不愿接受的。 在CCIR會議之后,荷蘭的飛利浦公司、法國的湯姆遜公司、德國的Bosch公司及英國的Thorn EMI公司聯合提出了一套歐洲HDTV開發方案,并報交歐洲尤利卡計劃秘書處申請資助。西歐四家公司所提出的歐洲HDTV計劃與歐洲共同體決策者和尤利卡計劃的管理者一拍即和,于是一個名為HD-MAC的歐洲HDTV系統計劃方案于1986年下半年誕生了,從此便形成了歐洲與日本在新一代電視領域里的對峙與競爭。HD-MAC從一開始便被納入尤利卡計劃,并成為該計劃的第95號研究與開發項目(簡稱EU95),得到了歐共體及其成員國政府的雙層行政與財政支持。 美國計算機及半導體工業界在CCIR會議之后加緊了對聯邦政府的游說活動,他們認為,如果美國忽視HDTV將意味著放棄了重新振興美國家用電子工業的重要機會。雖然當時的布什政府拒絕為美國的高清晰度電視研究提供財政支持,但聯邦通訊委員會(簡稱FCC)最終還是作出決定,同意開發出一套與日本和歐洲均不兼容的美國自己的HDTV系統,并陸續對美國HDTV的傳播方式(地面傳播)、制式(Simulcast,即共時廣播)、頻寬(不能超過6MHz)和競爭限制(允許外國公司參與)等作出了相關規定。 這樣,在高清晰度電視的全球競爭中,出現了歐、美、日三大集團競爭的格局。從產品開發的進度而言,日本走在前面,其模擬制式的Hi-Vision已經研制完畢并在在90年代初開始試播。 但是,1990年美國的通用儀器公司(General Instrument, GI)在電視傳播信號的數字壓縮方面取得了轟動世界的突破,該公司宣布他們的數字壓縮技術實現了高清晰度電視廣播頻寬不超過6MHz的目標——這預示著美國全數字式HDTV電視研究的初步成功,同時也使美國在高清晰度電視技術上后來者居上,一舉超過了日本和歐洲。 這一技術的發展很快就打破了現有的競爭格局,使日本的Hi-Vision和歐洲的HD-MAC兩種系統在未開始決斗之前就被判定沒有發展前途。1993年初,歐共體委員會最終承認了全數字式電視是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1994年6月,歐盟官方正式宣布放棄斥重金支持開發的HD-MAC而走向全數字式道路。日本郵政省(MPT)也在遭到國內企業的頑強抵抗后,于1994年夏最后下定了決心支持全數字式電視的開發。 至此,高清晰度電視的標準競爭轉入了第二階段。由于高清晰度電視的標準肯定是全數字式,所以高清晰度電視的標準的競爭又擴大到數字電視系統的競爭。目前競爭的兩大標準是歐洲的數字電視廣播聯盟(DVB)和美國的先進電視系統聯盟(ATSC)。前者是在GI取得數字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昭示高清晰度電視的未來發展方向后,由歐洲的廣播機構于1993年參與設立,目前它包括了50多個國家230公司和機構。 DVB的標準包括衛星、地面電視和有線電視的廣播,采用多載波傳輸器(COFDM),兼顧電視轉播的可靠性和靈活性,同時在使用頻率方面可以適應不同國家的需要。美國的ATSC的高清晰度電視標準以地面傳輸為主,采用VSB殘留邊帶傳輸,該聯盟目前已擁有100多名會員。據DVB組織的代表宣稱,美國為了保護其國內公司的專利,故意使ATSC與DVB不相容。 三、中國數字電視標準的推生 多年來,ATSC與DVB這兩大組織都將中國作為決定其競爭勝負的重要戰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家電市場,中國目前的電視機總數超過4億臺,誰能將中國拉入自己的陣營,對DVB和ATSC這兩大組織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早在中國計劃在1999年10月1日試播數字電視的時候,ASTC和DVB 便密鑼緊鼓地展開了對中國的游說活動。 ASTC在1997年就在中國展示了它的高清晰度電視廣播系統,1999年1月,ASTC的主席到中國深圳參加數字電視研討會,推銷ATSC技術和標準。 1999年4月,DVB的主席也帶團來中國推銷DVB標準,并駁斥ATSC所散布的對DVB的不實之詞。中國的國家電影電視總局所屬的廣播電視科學院此前已加入ATSC聯盟,后來又與DVB組織簽署合作備忘錄,并將作為協會會員入會。中國的消費電子生產商也分別加入DVB和ATSC,并開始生產機頂盒(STB)。中國的衛星電視宣布采用DVB標準,按DVB的說法,若在有線、地面業已采用DVB標準,則可以使三大系統統一到DVB的大標準下。 DVB和ATSC對于中國來說,的確都是靚女,選擇誰都是愛不釋手。然而剛要踏入2000年的時候,國外DVD專利技術的擁有者提出要對中國的DVD出口產品進行收費,開始打破了中國人的美夢。 最早向中國提出DVD專利收費的是6C聯盟(日立、松下、東芝、JVC、三菱電機、時代華納6大技術開發商結成的專利保護聯盟,即他們之間的DVD 專利技術可以互相免費使用),在收費標準還沒有最終敲定的時候,隨后又追加多了幾個聯盟,有3C(飛利浦、索尼和先鋒3公司)和1C(湯姆遜),除此之外還有杜比和DTS也跟了進來,現在還不知道到最后還有多少個聯盟和公司或專利權人要向中國追交專利費。根據初步談判的結果,我國每生產一臺DVD視盤機,就需要給以上12個公司交26.2美金專利費。 為此,由信息產業部牽頭,國內多家消費電子企業聯合成立了EVD聯盟——北京阜國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于2000年3月1日誕生了。EVD技術開發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使得EVD技術標準很快就能出臺,并于2003年11月18日成功發布了我國第一套EVD數字音視頻刻錄機標準。 但是,只要中國有一套自己的EVD數字音視頻刻錄機標準,就不需要交專利費了嗎? 實際上這只是癡人說夢。根據專利法,技術標準并不受專利保護,受專利保護的是實現技術標準的方法。因此,不管使用什么標準,只要標準里使用了別人的專利技術,就得交專利費。根據國內相關媒體的報道,因為EVD只有兼容DVD、VCD和CD才能解決片源問題,現在DVD需要交納的費用到時還得交。另外,在 EVD標準中有兩項關鍵技術(VP5、VP6)是從美國買來的,因此,在EVD生產或使用時,每臺EVD還是要交納2美元給美方。 一波未平接著又來一波,2001年MPEG-LA公司又提出要對MPEG-2標準的使用者進行收費。MPEG-LA公司是一家專門頒發專利權使用許可的有限責任公司,即:MPEG-2的專利權公司,共有:法國電信、日本三菱電器公司、亞特蘭大科技公司(Scientific-Atlanta Inc.)、索尼、飛利浦和日本的JVictor Co分公司等六家公司,共享有44項專利。而實際上MPEG-2視頻壓縮世界性標準的“核心組成部分”總共包含了380項專利。不過,這些專利大部分都是 93年以前發明的,現在,這些專利大部分都已過保護期。 為了回敬MPEG-LA公司的收費行為,一個由52個成員組成的“數字音視頻編解技術標準工作組”于2002年6月也宣布開始成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數字音視頻編解技術標準工作組”于2004年初正式發布了擁有我國知識產權的數字音視頻編解技術部分標準——AVS1.0。 與此同時,一個以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清華大學為首的兩個中國HDTV高清晰度電視標準研發工作組也在自發地組織成立,并在密鑼緊鼓地準備宣布,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的HDTV技術標準將要誕生。從2000年起,每次在深圳高交會上中國的HDTV技術標準問題都是一個最大的亮點。 2003年1月,在廣東省知識產權工作會議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田力普披露,我國企業僅有59項數字電視專利,而且無一項屬于核心技術專利,卻面臨1000多項“洋”專利的圍剿,數字電視極有可能重蹈DVD覆轍。 四、還未收獲先分贓 國家廣電總局2003年向世人宣布:2003年廣電將開播10套以上數字電視影視頻道;2004年為中國廣播電視的數字化年和產業化年,2004 年,要新開辦25套全國播出的數字電視頻道,其中三分之一由中央級傳媒單位開辦;同時要推出15套全國播出的數字電視廣播節目,其中三分之二要由中央級傳媒單位開辦;2005年,要再推出25套全國播出的數字電視頻道,其中三分之一由中央級傳媒單位開辦。 同時,還宣布:2003年力爭發展數字機頂盒用戶100萬,到2004年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將達1000萬戶,到2005年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將達3000萬戶,2008年全國開始進行高清數字電視地面信號廣播,并于2015年停止模擬電視的播出。 2003年,當中國人民滿懷信心,正準備熱情擁抱中國的HDTV技術標準誕生的時候,在2003年的深圳高交會上,本來政府的有關負責人就想借機發布中國的HDTV技術標準已經試驗成功的新消息,以示祝賀,但事與愿違,這次在高交會上展示的兩套HDTV(地面)廣播技術標準(清華與上海交大)試驗都沒有成功,只好很遺憾的宣布,我國的HDTV技術標準年內不準備發布,延時到2004年年底。但直到2004年末,中國的HDTV技術標準還是無法公布。 2004年,當中國人民還沉浸在數字電視元年的美好氣氛中的時候,2004年1月中旬,北京阜國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內部成員就開始產生大裂變。先是北京凱誠高清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阜國的股東之一,曾承擔EVD專用芯片設計)推出了第一款HDV碟機;接著于4月28日,芯片制造商上海晶晨聯合長虹、創維、 TCL(均是EVD聯盟成員)等19家彩電制造商聯手推出HVD。一瞬間DVD市場出現了三足鼎立之態,EVD、HDV、HVD都想成為中國的DVD標準。此時,時間距離北京阜國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于2003年11月18日發布我國第一套EVD數字音視頻刻錄機標準成功的消息剛過不到三個月。 這三個標準可能成為國際標準嗎?雖然EVD、HDV、HVD都聲稱自己是DVD的升級換代產品,但它們似乎都不可能成為DVD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因為HDV和EVD采用的都是紅光技術,而另一更新的HDVD標準,采用藍色激光技術后將成倍提高數據存儲量,其數據存儲量為一張單面(采用紅激光的)密度盤的5倍,達27G,而普通DVD盤僅能儲存4.7G的數據,因此紅光最終會被藍光所取代。并且EVD、HDV、HVD使用的關鍵技術還是美國人的,最終還要給美國人交費。 當我國將要把EVD定為標準的時候,以日本東芝為代表以及以戴爾為另一代表的兩個DVD新標準聯盟,也在密鑼緊鼓地加緊推出HDVD新標準。這種 HDVD新標準采用藍色激光技術,藍色激光技術比紅光技術在性能上要更勝一疇。因此,當HDVD新標準推出后,EVD、HDV、HVD都不可能成為國際標準。 與此同時,中國的數字電視標準的制定也走進了EVD同一條河。國內很多企業,也包括政府,在對待數字電視標準的問題上,利益沖突表演得非常淋漓盡致。國家廣播總局一位負責人的一句話就可以道破天機,“中國電信每年贏利5460多億元,而我們廣播電視部全國每年收入才470億元”,兩者相差十幾倍……。 這是一個充滿利益誘惑的市場,誰都想從中撈點兒什么,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科研單位還是個人,概莫能外。在數字電視標準制定的背后,有著復雜的利益陣營糾葛。或許,對數字電視有所關注的人此時都會把矛盾的焦點轉向幾個具有潛在決定權的政府部門,然而那不過是這個復雜利益格局的冰山一角。 下面是某報記者對數字電視標準采訪的相關報道: 在采訪過程中,許多人,甚至包括一些政府官員,不止一次地向記者暗示,與私利糾纏不清的管理部門的決策方式和現存的科研管理體制,是延誤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最大因素。甚至有人說:“現在最不把國家利益當回事的就是那些管理部門。市場機遇和主動權正隨著他們的低效流到外國人手里。” 廣電總局和浙大的有線標準之爭一事,于2003年11月18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在青島舉行了有線數字電視媒體見面會。這是一場遲來的新聞發布會,用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的話說,“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急迫需要各個新聞媒體帶著良性的態度去推動有線數字電視的發展”。 張海濤的話事出有因:一方面,在發改委的點頭批準下,有線數字電視正以燎原之勢在全國各廣電部門推廣。以有線電視數字化為重點,廣電總局在前兩年試驗的基礎上,在北京、上海、重慶、青島等40個城市和6個省建立了有線數字電視示范網。同時,經廣電總局批準試播的付費數字電視節目已有27套,數字廣播節目已有7套,他們都采用歐洲DVB-C標準。但另一方面,國外標準與國內自主研發標準之爭還在繼續,DVB-C還只是廣電系統的行業標準,而非國家標準,最終決定權不在廣電。 幾年來,國家廣電總局一直是采用國際標準的推動者。今年5月,國家廣電總局還更為詳細地制定出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的時間表:在2003年廣電將開播10套以上付費影視頻道,力爭發展數字機頂盒用戶100萬;到2005年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超過3000萬戶,在我國部分地區將進行數字電視的商業播出:2008年將用數字電視轉播奧運會;2010年廣播影視節目制作、播出以及衛星、有線傳輸實現數字化,數字電視接收機得到普及;2015年將全面實現數字化,完成模擬向數字的過渡,停播模擬信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贊成這一做法,而且反對者有非常響亮的理由——要制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標準。以浙江大學教授王匡為首的杭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其中的一個。杭州國芯科技是由浙江大學與幾個企業在2001年共同創立的,浙江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匡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時,該院另一位教授張明也是國芯科技的副總經理。 在浙大看來,采用歐洲標準不僅會使中國有線數字電視陷于被動,而且可能會使中國在電影點播、股票信息等數據交互方面向國外交納大筆專利費。王匡表示:“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如果再不疾呼,中國數字電視產業可能將錯過一個至關重要的機會,而一旦錯過,可能就是一二十年的事。” 有知情者對記者表示,這是在有意照顧國內研發單位,因為原來國家計委曾經投了一大筆錢給他們,現在如果撒手不管,那么錢就等于是打了水漂,不僅自己的利益收不回來,也不好向外界交待。這位知情者還認為,一旦他們自己做出一種和別人都不一樣的芯片,那么這種芯片就只能由他們生產。如果別人想要,就必須找他們來買,或是經過他們授權來生產。而他們的芯片價格又不可能比外國生產的芯片便宜,芯片一貴,機頂盒的價格就要上漲,那么這部分多出的價格就只能由用戶來承擔。 她批評說:“其實,這件事涉及一些小集團的利益,有些人是想打著民族工業的旗號來賺中國人的錢。”一個標準,十多個領導小組有線傳輸標準存在著不小的分歧,事實上,各方當事人在地面傳輸標準上的角力更為激烈。浙大最初就是想在地面傳輸標準的研發上施力,只是后因“競爭太激烈”才“改道”有線。而無論何種標準方案被確定,都取決于它的最終決定者。 倘若決定者不能客觀公正的決策,則后果最不堪設想。按照國家《標準化法》,中國各個行業的標準制定的最終決定者應當是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現在則是新成立的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然而數字電視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從發端到終端,從信號傳輸制式到接收等各個環節都必須一致,方能順利實現轉播。這意味著,每個環節的負責單位也都有可能牽制整個鏈條上的其他部門。 另外,數字電視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容量在上萬億左右,誰都希望能夠對它進行控制,以便從中獲利。正因如此,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的各種各樣的“領導小組”、“工作小組”以及“委員會”有十多個,涉及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廣電總局、經貿委等多個機關部委。其中許多人都聲稱自己是數字電視標準的制定者,整個管理體制令人感到非常混亂。 五、我們一直在期待 作為一個擁有4億多電視用戶的大國,直到今天還沒有一個屬于自己國家的數字電視標準,這個不管用什么理由都說不過去,并且在沒有任何標準的情況下,還能讓各種數字電視山寨產品流行了十幾年。所以,我們一直在期待,期待中國能夠盡快出臺一個自己的數字電視標準。 因為,一個產品的技術標準,對于企業來說,是一本質量保證書,而對于用戶來說,則是一本權益維護書。沒有技術標準,企業就可以粗制濫造,用戶的權益就很難得到保證。這么多年來,“王海”很少出來打假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因為中國的數字電視還沒有《國家標準》。 多少年來,一直有人拿AVS標準與專利收費來對國人說事,認為國人如果采用了AVS標準,將來中國每年就可以給外國人少交幾百億的專利費。 2011年6月22日,中廣互聯獨家新聞(記者:劉蘭蘭)在采訪高文教授(AVS項目組組長)時,還在宣稱,中國采用AVS標準后,“最直接效益是節省超過10億美元的專利費”。 我們不知道這個10億美元數字從何而來,或者給誰節省了10億美元的專利費。我們知道,專利法有一個區域性和時間性,如果別人沒有到我們國家來申請專利,那怕我們的產品使用了他人的專利技術,這也不算侵權;如果他們申請的專利超過了有效期,這也不算侵權。 前幾年,中彩聯組織了國內十幾家彩電企業的技術專家對國外企業或個人在中國申請的與彩電技術相關的好幾千項專利進行分析,發現幾乎沒有一項能對目前中國的數字彩電技術造成威脅,因為,好的專利,一般別人都不會到中國來申請,中國的專利,同樣也對他們也不會造成威脅。 只有中國的企業想利用自己的品牌出口產品到美國的時候,中國人才要向別人繳交一筆專利費,或者中國人也可以到美國大量申請專利,以便將來進行專利交叉許可,少交專利費。但目前中國出口的電子產品,大多數都是以委托加工的方式進行出口的,這些出口產品并不屬于中國企業的品牌,所以不需要交專利費。 另外,標準并不等同于專利,即使在AVS標準中隱藏有專利技術,這種專利技術大多數都屬于軟件技術,而軟件技術如果不與硬件技術結合在一起進行專利保護,一般是很難保護得住的,因為,別人很容易就可以設法繞開。而據我所知,現在國內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完全獨立制造AVS編、解碼芯片,也就是說AVS 技術在中國還不是一個實體。 如果我們自己不能把AVS標準溶于自己設計的芯片中,而是請別人來協助開發嵌有AVS標準的技術芯片,那該交的專利還是得交,而不是少交。首先,最少要花幾十萬買一個別人的技術開發平臺。 還有,如果我們國內的企業生產的產品采用了MPEG-2技術標準,而這種產品只限于國內使用,我們是可以不用給MPEG-LA公司交專利費的,因為 MPEG-LA公司托管的專利不在中國申請保護;或者,我們使用了含有MPEG-2技術標準的芯片,我們也并不一定要給MPEG-2的專利權人交專利費,如要交專利費的話,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生產MPEG-2芯片的公司來交。 這里順便說明,MPEG-LA公司只是一家專利池管理公司,開初MPEG-LA公司只是對擁有MPEG-2專利權的六家公司的44項專利進行管理,其中有:法國電信、日本三菱電器公司、亞特蘭大科技公司(Scientific-Atlanta Inc.)、索尼、飛利浦和日本的JVictor Co分公司等六家公司。而實際上MPEG-2視頻壓縮世界性標準的“核心組成部分”總共包含了380多項專利。即,當時的MPEG-LA公司并沒有把世界上所有與數字電視圖像信號壓縮編碼技術相關的專利技術全部進行管理。現在,由MPEG-LA公司托管的專利數目已經超過3000多個,而管理的范圍已經不再只限于MPEG-2。 2006年,我曾在一篇《中國平板電視的市場到底有多大》文章中預言:在中國,如果5年內平板電視能夠取代CRT電視,平板電視的平均價格將下降到3300元以下。現在,我的預言已經完全兌現,中國平板電視的平均價格現在已經下降到3300元以下。 如果按照高教授的說法,中國平板電視的平均價格還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間,因為,采用AVS技術以后,中國的彩電企業每年可以少交幾十億元的專利費。但是,這個會有人相信嗎? 我們不妨舉例簡單算一下,一臺中國的平板電視平均價格為3300元,除掉17%的增值稅以及12~14%的銷售成本,兩項費用正好為30%,剩下 2310元;再去掉20%的人工、水電、廠租等各項費用,還剩1848元;假說中國的彩電企業都為0利潤,即工廠只勉強可以生存;顯示屏的成本一般占總成本的70~72%,外殼的成本占總成本的6~8%,兩項成本約占76~80%,這些完全與專利費無關;剩余的20~24為電路元器件成本,大約為 369.6~443.52元;假說IC的成本占電路成本的50%,即IC的成本大約為184.8~221.75元;再假設AVS芯片的成本占總IC成本的 50%,即AVS芯片的成本為92.4~110.8元,如果要算專利收費的話,只能從這100元的成本中扣除,你說,你想收多少專利費? 這么一算,我想,就算是MPEG-LA公司有權來對中國的數字電視收專利費,他們都不好意思收。 這個你一定會說,這是中國生產電視的企業的技術等次太低,所以他們生產的產品賣不了好價錢,怪誰。但是我得告示你,這是因為中國80%的老百姓消費能力水平越來越低,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們的那點勞動收入基本上都被4座大山(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費用)榨光了,并且很多人還透支了好幾十年,你想,他們還有什么能力來進行其它消費。 我認為,《國家標準》實施之后,中國的數字電視成本不會降低,反而會上升。因為,現有的數字電視圖像信號編/解碼功能不會輕易取消,如果要與AVS 標準兼容,一定會增加成本,因為現市場上流行的節目源不會馬上就作廢。另外,電視臺的節目制作設備(如攝像機)也需要添加AVS功能,這些設備中國目前基本上還不能自己制造,如要求索尼公司或者飛利浦公司在這些設備中添加AVS功能,他們一定會狠狠地加價。這筆費用到最后一定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我們期待《國家標準》在未來幾年的實施過程中,一路走好,多為中國的老百姓做點實事。 陶顯芳 201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