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C. CHANG 據IHS Global Insight的數據,因為強大的電力行業與中央政府計劃部門發生矛盾,今年夏天中國工業面臨挑戰。工業為了對付輪流停電,動用備用發電機組,柴油價格可能因此上漲。 雖然中國經濟成功地度過了全球金融危機,但市場競爭與政府監管相結合的特殊混合機制開始面臨壓力。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3%,遠高于2010年4月的2.8%。中國政府面臨保增長和抑制物價壓力的難題。電力行業面臨的這種雙重挑戰尤為突出。中國主要利用燃煤發電。 中國電力行業的利益相關者可以分為兩類,政府對其實行不同的電價政策。針對發電企業實行的是上網電價,根據成本進行調整。而零售電價則影響終端用戶向國有電力企業支付的價格。雖然監管體系的任務是確保供應和價格穩定,但最近幾年燃煤價格穩步攀升,突顯供應鏈缺乏效率。煤炭價格繼續上漲,中國電力行業面臨財務虧損,難以把燃料成本上漲完全轉嫁給最終用戶。為了避免虧損,有些發電企業干脆減少發電量。 圖3所示為2006年9月至2011年3月中國整體煤庫存。 IHS Global Insight認為,中國的電力問題源于政府決策者與電力行業高管之間的政治博弈。觀察中國的煤炭庫存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煤炭供應充足,因此可推斷減少或者限量發電是出于低電價環境,而不是因為產能制約或者燃料供應緊張。為了解決這種狀況,政府監管機構4月出臺了限制現貨煤炭價格的政策,并在最近把15 省的工業、商業與農業用戶的電價上調了3%。雖然這些措施有助于抑制成本和提高營業收入,但難以讓發電企業恢復盈利。IHS Global Insight認為發電企業不會急于恢復全面運轉。至多,這些溫和漲價的措施可能防止其進一步降低產能利用率。 中國消費物價最近一年加速上漲,將讓決策者不愿意進一步調高電價。盡管最近電價上漲,但中國仍面臨輪流停電的威脅,這也確定了我們的看法:2011年下半年中國工業生產增長將放慢速度。盡管政府官員承認需要通過控制銀行貸款來抑制通脹,但電力短缺帶來的的工業生產增長放緩只會增加近期經濟困難。我們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出現電力短缺問題,銅、鎳和鋅等交易所交易金屬更加可能在2011年下半年下跌。 雖然電力不足將導致基本金屬價格的下行壓力增大,但同時提高了能源價格上漲的可能性。IHS CERA把2011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增幅預估調升到了150萬桶,目前總體日需求量預計為8920萬桶。中國占上述增幅的一半以上。中東和北非的供應中斷風險,將使2011年布蘭特和西德克薩斯中質油分別保持在接近每桶112和101美元的平均水平,但基本需求將持續上升。如果中國發生電力短缺并久拖不決,工業用戶將采用柴油發電機來滿足電力需求。進口額外柴油支持中國工業生產,可能使總體原油需求提高8%。這令人回想起2004年的情況,當時遍及全國的電荒導致2004年第四季度中國原油需求比前三個季度增長了17%。 中國煤炭供應保持充足,但輪流停電的風險仍然很大。如果中國決策者不能有效地平衡主要經濟議題,則持續的電力緊張不僅會損害經濟成長和基本金屬需求,而且會提高柴油進口和刺激全球能源價格上漲。 K.C. Chang是IHS公司的分析師。 如欲進一步了解該主題,請訂閱IHS Global Insight的Pricing and Purchasing服務。關于該服務的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ihs.com/products/pric ... analysis/index.as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