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特權的幾篇文章鉆、細、變,聯系到近日與一位資深同事的聊天,以及一些工作的感受寫下來。 走出學校進入工作以后,剛開始是充滿干勁的,想法也略有些天真。參與實際的開發項目,我其實真的搞不清楚,為什么做一個簡簡單單的TPMS和BCM,需要花那么多的時間,需要那么多的測試,為什么我們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做那么多的分析,需要閱讀那么多guildline,需要做那么多的過程文檔,需要按照那么多的checklist一條條review下來,而且需要舉辦一個一定規模的peer review,把所有的問題找出來,把所有問題解決掉才能進入下一步?真的,我真的不明白,為什么簡簡單單的事情,一下子就變復雜了。 真正觸動我靈魂的有2件事情 1.某個車,跑出去路試,然后跑著跑著轉向燈不亮了,獨眼龍一樣開回OEM。為此出動若干個人力,聯系供應商,花了若干個月的時間,不停的進行測試和考慮。最后發現問題是門鎖不是特別好,控制的時候電機堵轉,由于沒有考慮到這個吸收感性能量的環節,導致在電源線上耦合出來一個很大的負脈沖,將驅動轉向燈的HSD打壞了。 2.連接器選擇不當,在高溫高濕下,全部都碎掉了,檢查下來沒有注意使用環境。兩個選擇相同的形狀,裝車的時候,插錯了,導致模塊燒毀。使用顏色防呆,裝配的工人根本不管顏色,插得進就插,必須采用不同形狀的才行。 以上的兩點我寫過,很湊巧,所有的事情其實都在Guideline和checklist上有名,只是設計人員并沒有完全一條條檢查,peer review由于是其他人的項目,根本就沒有工程師有全力義務提醒,全面檢查的覺悟。走出了那個地方,回頭看來,真的需要一顆學習和遵守的心,耐心的把自己與他人犯過的錯誤仔細的閱讀一下,然后比對一下在這些錯誤之上形成的“規矩”,這都是拿時間和錢買來的。每個工程師所犯的錯誤和經歷的失敗,固然可以讓其有著更深一層的領悟,但是問題是如果這些是錯過很多回,還有必要再錯一回嗎?前面走得越快,想得越簡單,后面就會充滿了坑坑洼洼,甚至直接掉入深坑再也爬不起來。 又過了一年,現在看來,其實整個車里頭有著太多的東西,想做好一輛車,需要汽車OEM和眾多的零部件廠商共同的努力這又隱含了多少工程師的經驗和努力。一個部門在里頭,能做的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攤到個人頭上,又會少了一些。有時候,我也會茫然,當你做零部件產品的時候,你只能看到下面,看不到上面,也看不到芯片里面;當你在負責產品的時候,你很難深入下面,也需要更多的協調工作;而設計芯片,你則只能知道一些非常抽象的信息,你只能看到一片葉子,樹和森林都是不可見的。 在做硬件工程師的時候,和別人談到最后的就是,為啥有這么多的事情需要協調,為啥需要有這么多的接口和妥協。而現在,有著更多的協調工作。我們總是可以在自己的職責上,在處理好協調的事情之余,專研一些感興趣的東西,細心把表象劃開,找出共性和特殊點,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舉一反三。感受最深刻的,莫過于汽車其實已經工業化和傳承太久了,有著太多的東西可以借鑒和學習,同樣的汽車電子由于應用在汽車這個悠久的平臺上,也有著一脈相承的知識和基礎,學好這些才能實在的把事情做好,如有可能有些新鮮的創意。 基于以上的敘述,在這個行業的工程師,不太可能獨扯大旗,更多的還是要在一個平臺之上,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東西,與更多的gcs合作著把事情做好。按照前老板的說法,汽車企業一般很大,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你在各個不同的職位和舞臺輪轉的機會,也有著很多的專家,你可以學習和請教。當然,事情協調和扯談多了,比較容易把自己感興趣和需要深挖的東西忘掉;時時得提醒自己還是有些東西需要去努力挖掘的。一家之言,請大家拍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