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機會看到實際的東西,感覺上有了一些收獲。這個只能通過參觀和了解,才能有一些概念。 這是M+W給出的電池工廠的布置參考圖,其實細節上可能略有區別,每家工廠在布置上應該大致相差不遠。 比起前面寫過的一篇文章鋰電池的生產工藝,這篇文章也是不錯的。 其實每到程序都是很復雜的 Mixing 這里面包含的設備不少,可參考 # Raw Elemental Material Milling # Mixing and Sintering # Coarse and Fine Milling # Densification and Carbon Coating # Weighing and Packaging Coating Roll press Slitting 還有很多內容需要花時間去補齊,我其實也看不出來特別多的名堂,有很多的細節問題,其實都是工藝工程師們和化學工程師需要去解決的,我作為一個學電的工程師而言,這些對于我有些復雜了。 對此談一下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1.鋰電池是一個涉及了研發、工程、工藝和測試等諸多方面,需要諸多人去努力的事情。而且電池企業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往往需要與設備供應商、汽車OEM、電池系統集成商和電池材料供應商之間打交道,按照常識,牽涉的面越廣,古里古怪的問題越多。 2.近階段,都是凈投入,幾乎沒有產出,企業得撐得住虧得起,現在布局進去實在吉兇難測。即使占據先發優勢,由于在最前端的變革和持續的成本競爭,電池產業對于成本的管理和質量的管控是一切之根本。 3.在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上,才能考慮性能,而涉及安全問題,就得從基礎入手了,多花些錢,做些樣品做些測試。如何在工廠這一層面持續增加競爭力,我覺得是國內需要面臨的課題。 4.最近聽說是產業擴張期,招聘滿天飛,在員工流動率很高,而且又充滿各種機會的環境下,辛辛苦苦鍛煉的隊伍如何保持下去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當然硬幣的另一面是,企業都不考慮虧損考慮前景的情況下,未來產業發展的速度是3年?5年還是10年,大家做好準備沒有? 5. 有一個問題大概都是能明白的,劣幣驅逐良幣。將身心越投入于工作,對于工作成就感和敏感度更高,也更容易在不太合理的rule下折戟沉沙,這樣的問題同樣也可以代入到同行業某些企業中。當前我們的情況,是砸錢的效用相對較低,錢砸出去了在各個層面都有投入,泥沙俱下,如何保證正確的支持給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企業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情況,讓我不至于太悲觀。慢慢的,國內總是有一些企業走出來,哪怕大部分企業是騙錢的,但是總是有人在努力準備的;就像總是有些想法不太一樣的工程師,不太功利的工程師在支撐著往前走,這也算是一份希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