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 2011/3/10 今天花了公司不少米,陪同我的印度老板去參加一個插入式電動車的峰會。聽了一天也記了一天,陪在老板邊上打了不少的醬油。 中國的高層峰會,往往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聽了一天的感覺,其實與插入式電動車沒啥關系,主要還是講充電設備與電動車的。最有價值的還是陳清泉老先生的一些觀點,老先生的頭銜太多了,又兼任整個論壇的主持人,精神好得很,忙上忙下的不亦樂乎。 他個人的觀點摘錄如下: 1. 國內的技術,看上去都挺全滴,電池,電池管理,電機,電機控制和整車控制系統等等。但是這些技術的魯棒性,可靠性和壽命與外面一比真是差的很多;相信這是當前較為客觀與真實的描述,老先生有足夠的權限了解國內的實際情況,也有足夠的視野去了解國外滴。補充一下,陳老先生好像參觀過不少地方,按照他自己的描述,他去過GM的研發中心參觀并演講過,去過BOSCH和CONTI參觀過,是印度某家電動汽車公司的獨立董事,在日本的幾家toyota和nissan 都有較深的了解。 2.電動車的突破口在小型商用車如出租車和農村所用的微型車。按照老先生的說法,他去過山東的幾家廠家,從參觀情況而言,這些企業的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的。我也在幾個不同的地方看到似乎,低速的廉價(2000美金~4000美金)微型電動車中國出口到美國(某個代理商的出貨量就達到4000,待我有時間進行查實)和歐洲(據說有電動大巴賣到波蘭去了,我在想出口是不是也給補貼啊)都不少。 關于這一點,我本人認為用出租車來進行發展是相當冒險的,畢竟牽涉到了不少的人,而且處于不知情的狀態下的。出租車屬于典型的濫用傾向型使用,總要給電池來個深度釋放,按照當前國內電池的cycle life來看,不樂觀。 對于后者,其實基本是有些共同的認識滴。鉛酸是大家一直不看好的,認為在未來的低成本化是要建立以鋰電為基礎的微型電動車,這個切換帶來的不僅僅是成本上的增加,技術上,乃至出口運輸帶來的問題。好吧,這些企業可能最終就卡死在這個理電化的過程中了。 3. 電動傾向政策的多元化 老先生的意思是在給錢之外也需要額外的措施。比如停車,限行,擁堵等多方面給予“行駛特權”。雖然我覺得這種說法講得通,但是還是非常別扭的。在紅牌車,特殊牌照車之外還要再加EV車的特殊牌照,那普通車主都把車停家里吧,油貴也就算了,還要繼續被歧視。 其實在整個會場聽到一些聲音,其實真的挺客觀的。 1.國網,南網,兩油投入巨資研發,建站都是需要收回成本的,等到真的可買電動車的時候,是否也會發現在家的電與充電站的價格不一致,乃至整個電費芝麻開花節節高;在當前的環境下,總有一句話是樸素的真理,羊毛出在羊身上。 2. 以目前規劃的電動車數字,國家其實不一定補得起來的。目前國內在跑的大巴和環衛,工程車,大概的數目應該在10000左右。一輛大巴,國家大概需要出 100W,也就是已經投入了很多。如果2015的時候,真的達到100W的規模,每個車給10W的補貼,那么資金的總額是1000億,不包括建站與其他的費用。市場經濟的一條就是,沒有盈利和自然需求的條件下,有些事情是不能持久滴。 PS:前老板從公司辭職以后,去了國內的合資企業,我個人是很感激他把我帶進了這個圈子;他在公司工作了16年,真的是世事難料啊。中午吃飯的時候,陪著現任老板坐在前老板的一桌子;聊了一會,聽了一會印度的情況,也談起了我的那本書,前老板向我購買了第一本書,他的一個同事購買了第二本,鼓勵偶進行英文翻譯,我承認我接受了這個主意,有空的時候完善完善就當鍛煉英文了。 在午餐的時候,三個老外談了不少納稅的問題,偶然間談到在上海買房子,對于“魔都”房子價格(他們應該說的是產權),三位都表示相當crazy,買不起。而且談起中國的傳統是要買房的時候,淚流滿面!!!我只有他們的1/10~1/5工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