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北京,自述疑似“陰性艾滋病”病人長生天。從2009年起,陸續有媒體報道,有人懷疑自己感染了某種“未知病毒”。本報記者 王申 攝 所謂“陰性艾滋病”,不全是“恐艾”恐出來的!這一觀點,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及其所領導的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多月的研究。 5月6日,鐘南山及其團隊在廣州召開學術研討會,隨后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60名受檢的自述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員HIV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排除感染艾滋病可能性;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沒病——其中,總檢出病原體陽性患者數為48人,占到80%,主要是受到比較常見的性傳染病原體傳染,這可能是導致他們出現那么多癥狀的原因。 排除艾滋病,缺乏新病毒或未知感染性病毒的證據 針對近期傳得沸沸揚揚的“陰性艾滋病”事件,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由鐘南山領銜,專門成立了由感染科、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病毒室組成的專題研究小組,對60名自述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員進行了系統的臨床觀察及病原體檢測。根據檢測,這60人無論是艾滋病抗體初篩試驗,還是白細胞HIV核酸熒光PCR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可排除感染艾滋病病毒可能性;而且,他們也缺乏感染了新病毒或未知感染性病毒的證據。研究人員專門對其中的12人做了心理測試,證實7人存在心理異常,其中疑病癥5例、焦慮狀態1例、輕度抑郁1例。 “但是否可以說這些人都完全沒有病呢?”鐘南山說,“恐怕還不能這樣下結論,他們的情況,不是單純精神因素所致。” 可能由已知病毒導致 據了解,在艾滋病病毒檢測及心理測試等以外,研究人員還重點對這些人員的白細胞、血漿、前列腺液、白帶等7種類型共258份樣品,進行了沙眼衣原體(CT)、解脲脲原體(UU)、淋球菌(NG)、單純皰疹病毒(HSV)、巨細胞病毒(CMV)和人類皰疹病毒4型(EB)6種病原體的核酸熒光PCR檢測。“為什么檢查這些病原體?”鐘南山解釋道,這60個人中,癥狀持續最短的3個月,最長的達10年之久,大部分都有婚外性接觸等高危性行為;根據他們的病史采集和臨床表現,推測他們可能為性傳染病原體感染所導致的慢性反應性關節炎的癥狀。而以上這6種病原體,屬于典型的性傳染病原體,其中,EB病毒可引發一些關節反應性癥狀。 經檢測,48人為陽性病原感染者,其中,EB病毒最普遍,檢出陽性共33人,占68.75%;沙眼衣原體、解脲脲原體、淋球菌、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分別檢出陽性12人、9人、7人、8人、1人。有16人檢出感染了不止一種的病原體。 “可能就是這些目前已知的病原體,導致了五花八門的癥狀。”負責病原體檢測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榮說,這些病原體可以經過性接觸或密切接觸傳染,并慢性化或在白細胞中潛伏存在,影響人體相關免疫功能,進而形成部分癥狀,比如反應性關節炎或慢性疲勞綜合征等。 已知病原體可防可治 雖然檢出了性傳染病原體,但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曾文鋌表示,不能就此診斷他們感染了性病。“只是這些病毒因性接觸的途徑而來,但到了身體里后潛藏起來或慢性化了,從而引起了關節、黏膜、皮膚等相關癥狀,并未表現出典型的性病發病癥狀。” “這些都是已知病原體,可防可治,不必背上過重的心理負擔。”曾文鋌告訴記者,針對檢測結果,醫院對部分病人對癥下藥進行了治療,部分病人沙眼衣原體、解脲脲原體、淋球菌消失,癥狀部分緩解。但有些病毒如EB病毒,治療方案有待進一步完善,長期療效還待進一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