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都的“無線城市”建設,常見于路邊的公用電話亭今年將“變身”,兼具電話和WiFi網絡接入功能。昨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11年第10次專題新聞發布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李長虹在回答成都商報記者關于“無線城市”建設的提問時透露了這一消息。
![]() 成都商報記者昨日聯系市經信委業務處室了解到,2011年將對中心城區的電話亭進行升級換代,使其不僅可以打電話,還可以為手機充值、通過WiFi接入上網。此外還將在一些人流聚集的公共場所增加WiFi接入點。不過,目前相關規劃尚在制定中,建成后如何收費、運營尚無定論。 公用電話亭將更新換代 部分可支持WiFi上網 “相關規劃今年上半年就會出臺,年底前就會有標志性成果。”據市經信委信息基礎設施管理處處長譚明祥說,成都將根據人口密度、居住人群的需要等對主城區電話亭布點進行重新規劃布局。目前初步布點規劃已形成,正在征求意見。據初步測算,在主城區街頭布點的新公用電話亭將有幾千個,“如果加上學校等地院內和室內的公用電話亭,將超過一萬個。” 新公用電話亭一種只有基本通話功能;一種除具有基本通話功能外,同時還將具有無線網絡發射器,市民可在其覆蓋區域內無線上網;還有一種將具有更多功能,如給手機充值、網上查詢信息等。新公用電話亭具體布點區域視人口密集程度而定,人口較密集的商業區,會布點功能較多的電話亭,人口較少的區域,只布局帶基本通話功能的電話亭,但當該區域因發展較快,電話亭需要更多功能時,為其添加新功能即可,“不同類的電話亭都有明顯的標志,一眼即能分辨。” 電話亭為何要更新換代?譚明祥說,目前成都市的手機普及率人均超過一臺,原來布點的電話亭通話功能被弱化,成都中心城區的街頭共有公用電話亭2800多個,“使用IC卡電話亭打電話的人幾乎可忽略不計。” 新建電話亭將被拍賣 用廣告收益保障運營 新的電話亭如何運作?譚明祥說,如果原來已有布點和規劃布點定位相符,就會保留原有布點,在拆除原有電話亭后建設新的電話亭,“也會由電信公司運營”。如果原有電話亭布點不符合規劃布點,將會拆除重新布點建設,在規劃布點沒有公用電話亭的地方,將會重新建設。這些重新建設的電話亭將會采用拍賣的方式進行,“移動、聯通等運營商都可以參與其中。” 譚明祥表示,新電話亭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并留有廣告位以引入社會資本。他說,這樣會讓電話亭的運營擁有一定的收益保障,讓電話亭的運營可持續性更強。 譚明祥說,目前已啟動包括外觀設計、拍賣方案等相關規劃,今年底就會有標志性進展,“如現有電話亭可能會換成新的外觀,很多新的功能也會疊加上去”。 WiFi上網是否收費 公共服務區域有望免費 使用電話亭的WiFi網絡接入是否需要繳費?譚明祥表示,初步設想是根據運營商的模式進行收費。目前一些商業場所已覆蓋無線網絡,有些運營商前期推廣采用免費或者商家為消費者埋單的方式進行。譚明祥說,估計前期,運營商也會采用免費或者很優惠的套餐方式推廣,但較為普及時就肯定會收費。不過,他同時也認為,一些公共服務區域可能會免費提供無線網絡服務,“如圖書館、會議中心等公共服務區域”。 公用電話亭的無線網絡能覆蓋多大的區域?譚明祥說,無線網絡受周圍環境影響比較大,建筑物比較密集的區域,覆蓋面就比較小,布點就要密集一點,比較空曠的區域,覆蓋面就比較大,布局相對就要稀疏一些,都要視情況而定。 譚明祥還表示,通過公用電話亭建立無線發射站只是成都建設無線城市的其中一部分,其他點位的無線布局也在推進,如圖書館等公共區域。除中心城區外,一些區縣的中心區域目前也在推進無線網絡的覆蓋。 記者調查 手機普及 公用電話亭幾乎成擺設 成都商報記者從市經信委了解到,改造公用電話亭一方面是因手機普及率的提高讓使用公用電話亭的人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是因成都市民對WiFi接入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圍繞公用電話亭的使用進行了小調查。在太升南路,成都商報記者看到,這條街53號到83號之間有3個公用電話亭,采訪電話亭對面通訊店的工作人員,得到的一致結論是:近年來公用電話亭的使用率越來越低,每天最多能看到一兩個人在用,多是老人、孩子,還有從外地來的打長途電話的人。 “電話亭現在差不多都快成擺設了。”一家手機專賣店的工作人員唐女士說。 興隆街53號的國利通訊店店長徐先生開店已有6年。“兩年前每月還能賣上二三十張IC卡,現在最多只能賣十來張了。”他說,現在很多人有手機,手機打電話比以前便宜了,誰還會用公用電話亭的電話呢? 在川大望江校區,成都商報記者發現公用電話亭在這里的使用率要高得多,使用者主要是需要打長途回家的外地學生。川大文學與新聞學院的大四學生郝同學說:“IC卡打長途比手機打便宜。”不過,電話亭旁的王蓉說,她在川大賣了十年的手機卡和IC、IP卡,“現在一周能賣40多張IC或IP卡,但還是不如以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