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烈地震發生后,人們一直擔心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輻射外泄問題隨著再次發生的強烈余震一同升級。4月12日的消息證實,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評價提高到最高級別7級,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同級。 關于福島第一核電站釋放到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量,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估算為37萬太貝克(TBq),而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則估算為63萬太貝克,兩項數據均遠高于7級標準的數萬太貝克。 此時,人們剛剛被撫平的心又一次提了起來,事故等級提高意味著什么?對此,科技日報連線核專家進行解讀。 福島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損壞程度不同 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第7級核事故標準為大量核污染泄漏到工廠以外,造成巨大健康和環境影響,但據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說,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質總量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10%左右。該機構表示,從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規模和死者數目等方面來看,“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完全不同”。 北京大學應用化學(原核化學)專業博士龔巖分析:“雖然福島核電站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屬同級別,但是相比較而言,福島核電站內部設施的完整性要好于切爾諾貝利,事件的嚴重性也小于后者,就像大家都處于50分的等級,也有59分和51分的區別。”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于烏克蘭北部,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但1986年4月26日的一聲巨響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發生失火,引起爆炸,機組被完全損壞,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漏,核塵埃隨風飄過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飄過歐洲土耳其、希臘、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立陶宛、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波蘭、瑞士、德國、意大利、愛爾蘭、法國和英國。 而福島核電站事件起因是由于強烈地震和海嘯,使得核電廠斷電、外部冷卻系統完全失效,導致核反應堆快速升溫爆炸,安全殼破裂,部分人工放射性核素外溢到大氣或隨著冷卻水流入海洋。 一位核電業內專家說:“這次制定的級別,指的是放射物的釋放量,跟群組效應也有關系。福島的六個反應堆中,有問題的至少有三個。切爾諾貝利只有一個反應堆泄漏。”他認為:“這個級別,就好像地震的震級一樣,級別比較高,未必造成更多的傷亡。” 現在日本核事件的事態還在發展變化中,目前各國正在進行密切監測福島核輻射物的飄散范圍以及影響,發現只是輕微污染,對人類和自然不會造成大的災害。 龔巖形容,切爾諾貝利和福島的情況就像我們燒開水,切爾諾貝利事故是在燒水的過程中水壺爆炸了。福島的情況則是壺中的水燒開了,只是水蒸汽溢出來,而壺中的水并沒有外溢。 高放射性物質信息尚未公布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發生后,馬上有203人立即被送往醫院治療,其中31人死亡,當中28人死于過量的輻射。在事故后48小時,一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隔離區以外是較重污染的撤離區。到2006年,官方的統計結果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從事發到目前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是綠色和平組織,基于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的數據研究發現,在過去20年間,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總計達900多萬人,隨時可能死亡。 在被輻射污染的地區里,有許多小孩受到的輻射劑量很高,這是因為他們在喝牛奶的過程中吸收了被碘-131所污染的牛奶。許多研究發現白俄羅斯、烏克蘭及俄羅斯的小孩也罹患甲狀腺癌比例快速增加。事實證明了在切爾諾貝利地區里,畸形嬰兒的出生率的確是升高了,有調查顯示證實是由輻射災難余后的輻射塵所導致的結果。 1987年,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難的核電站工作人員和消防員被轉移在莫斯科一處公墓內,安葬他們用的是特制的鉛棺材,因為他們的遺體成為了足以污染正常人的放射源。 人們的健康問題主要被放射性物質“碘-131”所影響。目前,有人擔心20年前的輻射物中的銫-137還會對土壤造成污染,而且植物、昆蟲和蘑菇最表層的土壤會吸收銫-137,所以有些科學家擔心核輻射會對當地人造成幾個世紀的影響。 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續的核輻射危險將持續10萬年。 雖然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件剛剛發生,日本政府便組織居民疏散,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關于直接死于核輻射或被嚴重輻射的相關報道。切爾諾貝利事故中那些受到低劑量輻射所影響的人,也幾乎沒有死亡率增加、癌癥或先天缺陷的癥狀。然而,核電廠爆炸事故對切爾諾貝利居民造成的長期影響一直備受爭議。 另一位核電業內專家也認為:“日本只公布了低放射性物質泄漏情況,高放射性的物質并沒公布。所以我們掌握的信息也不足。” 級別升級說明應急處理沒做好 2011年1月1日起,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地區已經對普通游客開放,其目地是讓人們了解悲劇歷史,再次認識核設施安全的重要性。龔巖認為,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地區開放目的相同,“提升福島核事故等級的一個原因可能為了警告日本方面,核電站的安全防護需要更高級別,不能有絲毫疏忽。” 龔巖分析:“從目前所獲得的信息看,福島核安全級別升級,意味著日本在福島核事件的應急處理方面沒有做好。而且在后來福島以及周邊地區連續不斷的地震和余震,使救援人員和車輛等不容易接近核電站,也不利于核電站采取更多應急處理措施。但是對我國來說,福島核事故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就核站選址問題而言,“日本地處地震帶上,島嶼面積小,核電站可選擇建設的地址并不多,選擇福島主要是考慮到遠離東京的因素,但是我國幅員遼闊,沿海地區面積大,而且受地震影響小,比如山東半島,就是地質結構最穩定的地區之一,在這個地區內就有許多可供選址建設的地方。” 龔巖認為,在建設核電站時,首先必須盡可能使用自動循環冷卻系統,減少人工操作和需要外部電源的冷卻系統;其次,為了冷卻反應堆,日本使用了許多高分子等新材料,最后經過事實檢驗,水玻璃是最好的快速封堵材料。“我國包括水玻璃的各種膠粘劑已在輸油管道修補、建筑等專業領域進行了廣泛應用,不但填補了國際空白,而且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核電站一旦建好,其技術路線便不可能做根本性的變更。龔巖還表示:“福島核電站建設于60年代末,采用的核電技術為二代。而我國目前普遍上馬的核電站技術為三代,至少具有2—3道安全防護設備,而且技術更先進。目前我國核電站冷卻水等技術已經實現了密封循環利用,可實現零排放。因此,即使在內陸建設核電站,排放到環境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也基本接近于零。” “但是對核電站的安全來說,周邊的產業布局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龔巖解釋,“如果決定在一個地區建設一座核電站,周邊發展哪些產業需要慎重考慮。比如不能建設煉油廠,因為煉油廠一旦發生爆炸等事故,可能危及核電站的正常運行,引發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