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關村在線 近日據韓媒報道,LG Display計劃在9月開始全力運營其廣州的OLED產線,每月可加工6萬片OLED面板。廣州工廠將與LG Display旗下的京畿道坡工廠形成協同效應,第三季度將是LG Display大型OLED業務的分水嶺。 不只是LGD,三星顯示也在積極推進其“C項目”——QD-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投資計劃。為何LG Display和三星顯示要急于清理自己的LCD產線,轉而部署OLED?在眾多分析師和媒體眼中,這和中國LCD面板企業的崛起不無關系。 中國面板崛起 但日韓領跑地位難以撼動 此前國內媒體的報道方向大都是國產LCD面板的崛起,讓韓國廠商最終選擇退出,字里行間我們能夠感受到近幾十年來中國面板產業的飛速發展和對日韓企業的制衡。前段時間京東方超過LGD成為全球LCD面板市場份額第一,更被媒體稱為“歷史性一刻”,但此刻絕不是我們因過去的成績自我陶醉而放松的時候。 縱觀中國顯示產業幾十年來的發展,盡管如今已經在LCD面板領域做出了不錯的成績,但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就是,日韓廠商的領跑地位始終難以撼動。 從最初的CRT到LCD,日韓廠商不僅吃盡行業紅利,還狠狠地榨取了一把過時產線的剩余價值,將其賣給中國一眾嗷嗷待哺的廠商,還處處挖坑設障,讓中國企業走了不少彎路。而高價購入淘汰產線的中國面板廠商,可以說是“開工即落伍”,始終走在日本和韓國后面。 近幾年中國LCD面板產能的迅速提升和技術水平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韓企業的轉型。對此很多人都表示欣慰,中國LCD終于迎來歷史性一刻,然而我們同時也要看到背后的危機:日韓陸續選擇急流勇退,真的是忌憚中國廠商在技術層面的威脅么? 日韓企業為何陸續退場?利潤是關鍵 在我看來,中國廠商通過核心技術威脅日韓退場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畢竟我們手中大部分所謂的核心技術都是十幾年前通過收購日韓面板業務得來的。盡管在當時看來似乎我方撿了便宜,但對方“留一手”的可能性更大;近十幾年來,中國廠商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日韓廠商也并非止步不前,我們如今擁有了和對方掰手腕的資本,但最終誰嬴誰輸,三方誰也不能穩操勝券。 如今日韓廠商之所以急于轉型,原因有二,其一就是如今的LCD產業真的不賺錢。大批中國廠商的涌入讓全球液晶面板產能在幾年間實現翻倍增長,產能過剩的結果就是供過于求。 據市場調研機構Omdia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面板廠商生產的LCD面板已經占據全球約五成的市場份額。按出貨量來算,前兩名分別是京東方(27.3%)和群創光電(16.4%),中國面板在全球液晶市場份額和出貨量方面已占據絕對優勢,隨之而來的就是LCD面板成本的大幅下降和利潤空間的急劇壓縮。 市場高位脫手 韓企榨取LCD的最后價值 對于一個沒錢賺的行業,精明的韓國人自然想要全身而退,不過他們可不只是急流勇退這么簡單,這也是對方急于轉型的另一個主要原因。要趁著中國廠商的大舉擴張,炮制十幾年前的操作,將自己的LCD面板產線趁熱脫手,淘汰產能變現以榨取其最后的價值。 他們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的。2020年1月,三星將其液晶8代線的主要設備出售給了中國LCD模塊企業合豐泰。據報道,合豐泰收購了其8代產線內8-1、8-2中的8-1,同時為了得到當地政府的優惠,還購買了部分落后設備。 這情節是不是有點眼熟?就在11年前,中電熊貓和南京政府花了138個億購入夏普一條落后的6代線,只為在接下來的8.5代線建設中能夠與夏普進行合作。花大價錢收購落后產線最終還是成了“打工仔”,11年后這一幕仍在上演。而近幾年此勢不減反增,在政府資金的扶持下,中國面板行業的很多中小廠商都走上了收購的道路,然而到手的大部分都是對方已淘汰的產線,從商業角度看,這些生意都算不上劃算。 如今日韓廠商想要炮制十幾年前“吃透舊技術紅利—高價拋售—開發新技術”的循環,但今天的中國面板行業已經不再是剛入場的新手。正如前文所言,中國廠商已經具有和日韓企業掰手腕的資本,日韓廠商想要大踏步甩開中國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場新世代技術的競爭結果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中國廠商能做的,就是沉住氣繼續推進高世代產線布局和技術研發,而不是沉浸于“全球LCD面板龍頭老大”的光環中自我陶醉。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繼續走產線收購的老路,前段時間被再次轉手的中電熊貓就是個最好的例子。沒有巨量的自主技術儲備,最終也無法擺脫成為代工廠的命運。只有真正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時,才能在次世代的技術競爭中不落下風。 至少現在,還遠不是中國面板產業該驕傲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