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如果把美國制裁對華為的影響分為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來看,軟件是華為目前應對最全面的部分——先不論吸引開發者用戶的能力如何,起碼該有的都有了。 所以軟件成了昨日2020開發者大會發布的全部,華為幾乎沒有提到跟芯片供應相關的任何信息。 根據美國商務部8月17日對華為作出的一項額外制裁決定,9月15日起,凡使用美國企業的設備、軟件和設計生產的半導體公司——先前的技術限定標準是25%,去年12月降至10%,現在變成了0——未經美國政府批準不得向華為供貨。韓國《朝鮮日報》9月8日報道稱,由于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三星電子、SK 海力士將于 9 月 15 日起斷供華為。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之前也曾證實,9月14日后不再出貨華為。 這意味著,華為還剩下不到5天的時間,這也讓此次開發者大會氣氛微妙,華為對今年給出的主題詞為:Together。 第二代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 OS 2.0亮相和開源是發布會的核心。華為消費者業務云服務總裁張平安在發布會上透露,華為HMS 1.0的啟動就在2019年5月16日美國發布“實體清單”當天。“HMS core是華為的數千名工程師在松山湖集結了300多天會戰的結果。”張平安說。 之后,數千名工程師被調派至華為在東莞松山湖新建的研發總部,在300多天時間里迭代了5個版本,平均兩個月升級一次。 自2019年5月16日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列入“實體清單”,禁止在未經美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華為就在籌備可以替代美國供應商的技術。 在經歷了6次延期后,8月13日,美國商務部第6次向華為提供的臨時許可也到了期,并迄今沒有給出新的延期許可。這使得迄今所有仍在向華為提供技術的美國公司都處于美國法律下的非法狀態。 同時,根據余承東在發布會上展示的時間表,華為將自9月10日起開始向華為大屏設備(智能電視)、手表和車機的開發者開放Harmony OS 2.0的Beta版本,進入公測;接下來的12月,則進一步將鴻蒙開放給面向華為手機的開發者。 如果公測順利,鴻蒙將在2021年商用,用戶也將最早在2021年用上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為手機——當然,前提是芯片庫存可以維持到2021年的話。 操作系統+應用套裝,基礎該有的都有了 與此同時,鴻蒙也將對第三方硬件廠商開源。 9月10日當天的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展示了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如何指揮同樣裝有鴻蒙系統的微波爐制作一份粉蒸肉:只要在手機中打開一份菜譜,按照既定格式分解菜譜信息,然后點擊手機屏幕上的“開始烹飪”,那臺微波爐就開始照單生產。“無屏的家電也會變得有屏。”王成錄說。 按照時間線,9月10日起可以獲得鴻蒙系統的是大屏、手表、車機等內存在128KB-128MB之間的終端設備;2021年4月,開源對象擴大至內存128MB-4GB的終端設備,2021年10月以后則面向4GB以上的所有設備開源。 鴻蒙的賣點被定義為“分布式技術”,通過一套將文件、數據做分布式存儲的架構,加上遠程讀寫技術,用戶不僅拿手機就可以調用其他大屏(比如智能電視或平板電腦)的攝像頭視頻通話,還可以將手機變成一些家電設備的遙控器——只要這些設備都裝上了鴻蒙系統。 相較于一年前發布的Harmony OS 1.0,新一代鴻蒙操作系統并沒有多少功能上的重大更新:它仍然是個適配于多種智能終端的物聯網系統,只是實際商用范圍變得更廣。 “設備間的交互”是鴻蒙2.0的一個迭代重點。除了文件的跨屏幕拖動,鴻蒙2.0還在設備與設備之間建立“聊天”窗口,使得用戶可以在外旅游時通過手機向家里的電視屏幕發送照片。相較于1.0版本,鴻蒙2.0在人機交互方式上帶來了更多的趣味性。 除了操作系統,余承東還在當天的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第五代移動服務套件HMS 5.0(Huawei Mobile Services),覆蓋從支付、廣告系統、瀏覽器、地圖到搜索引擎等5大基礎應用。這些應用目前僅面向海外市場,以補上Google的GMS——包括搜索引擎Google、地圖應用Google Map、廣告系統Google Ads、瀏覽器Chrome、視頻平臺YouTube等一系列由Google開發的應用服務空缺。 但最關鍵的芯片還沒有著落 王成錄將操作系統形容為軟件行業的根,“中國的軟件生態容易(尤其在出海的時候)瞬間凋零,就是因為沒有根。”王成錄說。 但是要有硬件——主要是智能手機——鴻蒙才對華為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目前,華為正等待臺積電代工的5nm芯片交付,以用于今年要發布的麒麟9000處理器,該處理器計劃應用于今年的最新款手機Mate40。正如前文所述,美國在8月的那次額外制裁決定意味著臺積電要在9月14日前將這筆訂單全部交貨。 按照余承東在8月7日舉行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上的說法,Mate 40 麒麟9000芯片很可能成為麒麟高端芯片的最后一代。而通信行業分析師黃海峰給出的數據稱,麒麟9000備貨量大概在1000萬片左右,意味著華為Mate 40的產能將限定在約1000萬臺——可以參考的數據是,去年mate 30上市3個月后,出貨量就超過了1200萬臺。 缺少芯片不止會影響華為的高端手機業務,也將影響那些制程不那么先進的平價款。去年12月,華為為應對當時的臺積電壓力,已將14nm產品轉入中芯國際生產,并于2020年初由中芯國際代工了麒麟14nm工藝的710A。榮耀的Play 4T搭載的就是這款芯片。 不過據路透社9月4日報道,美國五角大樓已向美國最終用戶審查委員會提議,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一位美國官員聲稱,美國政府正在評估中芯國際與軍方的關系。中芯國際否認了這種關系,但它無法否認的是,其生產線上也充滿了美國技術:美國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團(Lam Research)、何科磊集團(KLA Corp)等都是中芯國際重要的材料供應商或設備供應商。其上市前提交的招股書中也提到“在獲得美國商務部批準之前,不能為若干客戶生產”,“若干客戶”包括華為。 一位華為員工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稱,華為并沒有完全對海外供應商放棄希望,他們最寄予厚望的是兩家美國公司——高通和英特爾。“起碼是美國公司,他們還是比其他國家的公司更有游說上的正當性,而且也是把生意引流回美國。”這位員工說,要么請英特爾代工,要么直接從高通采購。 這種說法聽起來有道理,但是如果Google 都未能說服美國政府,高通和英特爾的說服力也得打問號。 供應鏈更是個long story 把王成錄對中國軟件行業沒有“根”的形容套在中國的硬件領域同樣符合事實。 在中芯國際的上游,國內并沒有可以提供最先進制程的光刻機。這個市場上的高端部分多年來由荷蘭一家叫做阿斯麥(ASML)的公司壟斷,它由飛利浦公司半導體部門獨立而來,目前正在量產的最新制程是5納米(nm)。 中國最先進的光刻機來自上海微電子,不過它要到2021年才能推出第一臺28nm光刻機。這種制程的芯片只能用到一些對計算速度要求沒那么高的家電設備上,而華為目前最低端的智能手機也已是14nm制程。 而且,更致命的一點在于,ASML制造機器所需的零部件中,20%來自美國。 要實現芯片產業的國產化,還有一個軟肋是芯片設計軟件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據瑞士信貸亞洲半導體研究部主管RandyAbrams在5月發表的研究報告,在全球芯片設計公司中,多達85%公司使用Cadence、Synopsis及Mentor的設計軟件——這三個供應商中的前兩個都來自美國,只有Mentor是家德國公司。 國產EDA供應商中的華大九天、廣立微、芯禾科技等,只涉及EDA軟件的部分環節,無法實現全流程的芯片設計。 光刻機和EDA都不是純粹的技術問題——ASML的EUV(極紫外)光刻機技術是開源的——但掌握這些技術需要金錢、人才以及時間。 華為在2019年4月成立了一家叫哈勃科技的投資公司,一年以來投出了16個與芯片、半導體材料、人工智能等相關的項目。這些項目中有些跟芯片相關,比如哈勃出手的第一個標的蘇州思瑞浦微電子,從事的就是模擬芯片的設計業務。 在這張投資名單上出現的項目還包括常州富烯科技,研發石墨烯導熱膜;山東天岳先進材料,開發一種被稱作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材料——碳化硅;蘇州東微半導體,做充電樁芯片;smartsens,做圖像傳感器芯片設計……總之,華為的這家投資公司成立以來投出的大部分項目都與未來通信技術、材料、場景相關。 只是對華為而言,在目前所有的困難中,最著急解決的還是手機芯片。手機業務并非可有可無,它意味著現金流。而且,華為已在全球開出了超過3萬家線下零售商店,這些商店急需硬件去填充——手機是最重要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