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處理器芯片,即CPU,是電腦的核心部件,被稱為“計算機的心臟”。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就裝載著“中國芯”——這是我國超級計算機首次使用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據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天河一號”工程辦公室主任李楠介紹,在國際TOP500組織公布的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前500強排行榜中雄居第一的“天河一號”部分采用了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制的“銀河飛騰-1000”芯片,數量約占全部CPU的1/7。 李楠介紹說,“天河一號”研制之初,除使用了進口CPU之外,其他核心器件、操作系統均為我國自主研制。如今“超高性能CPU”這道難題也迎刃而解。國產“銀河飛騰-1000”芯片由國防科技大學專門為“天河”系列計算機量身訂制,已逼近世界主流服務器CPU的水平。 “我們自己的CPU能夠實現全部替換,但目前應用軟件的發展尚未跟上,需要逐步過渡。”李楠說,“從個體性能來看,我們的CPU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正在研制中的下一代CPU將瞄準世界最前沿。” “根據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的節點,到今年年底,我國國產超級計算機都將盡快安裝各自研發的CPU。而過去一直都在使用國外芯片。”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龍芯首席設計師胡偉武介紹,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簡稱“核高基”)是電子信息產品和國防電子裝備的核心,是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體現,是自主發展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并提高其附加值所必備的技術保障。 “過去整個信息產業都是建立在國外技術平臺上,就相當于一個國家的工業完全依賴其他國家的鋼鐵和石油。”胡偉武強調,“因此,國家設立'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產品'重大專項,就是要做自己的'英特爾'和自己的'微軟'。”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部署,“十一五”期間,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產品重大專項的主要目標是在芯片、軟件和電子器件領域追趕國際技術和產業的迅速發展。圍繞3個方向,我國共部署課題22個,專項預算總經費196.84億元,178家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單位參與專項任務實施,直接參與的科研人員總計達3.7萬人。 “天河一號”裝載的“銀河飛騰-1000”芯片正是在“核高基”專項課題下研發的第一款高性能多核芯片,并已在國家和軍隊信息化建設多個領域得到了成功應用。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成長起來的“中國芯”還有國家高性能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國產通用16核CPU“申威1600”,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制成功的4核高性能通用CPU“龍芯3A”和8核高性能通用CPU“龍芯3B”,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多核數字信號處理芯片“華睿1號”。 為更好地應用“中國芯”,“十一五”期間,基礎軟件產品的方向由“技術突破為主”向“產品產業化為重”逐步轉變,通過產業整合和產學研用相結合,形成相對成熟的產業生態鏈。如為國產CPU配套的固件軟件、編譯系統及工具鏈得到重點關注,服務器操作系統和桌面操作系統為國產CPU提供了完整的運行平臺。 通過“軟硬互動”,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芯”在多個領域“施展本領”,并將廣泛應用于無線通信、醫療電子、汽車電子、物聯網等電子設備領域,為我國實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確保國家信息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