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器控制方式: * 單片機(jī)I/O口控制端 * 繼電器控制端 * 光耦控制端 * 在原理圖中TX-3那部分,用單片機(jī)控制繼電器把P35與JDQ連接在一起,如果B極是低電平,那么VCC的電流流過B,電流流過C極,通過繼電器的線圈,指針從常閉端打到常開端。對應(yīng)上邊繼電器左邊綠色的那三個中間的是中間端,一個常開端,一個常閉端。平時中間端和常閉端是導(dǎo)通的,一控制繼電器吸合,中間端和常開端導(dǎo)通。 NPN與PNP的區(qū)別 NPN和PNP主要就是電流方向和電壓正負(fù)不同,說得“專業(yè)”一點(diǎn),就是“極性”問題。 NPN 是用 B→E 的電流(IB)控制 C→E 的電流(IC),E極電位最低,且正常放大時通常C極電位最高,即 VC > VB > VE PNP 是用 E→B 的電流(IB)控制 E→C 的電流(IC),E極電位最高,且正常放大時通常C極電位最低,即 VC < VB < VE #include sbit p3_4 = P3^5; //獲得P3端口的5號引腳 不是或操作 就這么寫 void delay(){ int i,j; for(i = 0; i < 0xff; i++) for(j = 0; j < 0xff; j++) ; } void main(){ int i; for(i = 0; i < 10; i++){ p3_4 = 0; delay(); p3_4 = 1; delay(); } } 李萬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