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使用STM32而不是8051? 是因為51的頻率太低,無法滿足計算需求?是51的管腳太少,無法滿足眾多外設的IO? 是51的功耗太大,電池挺不住?是51的功能太弱,而你要使用SPI、I2C、
ADC、DMA? 是51的內存太小而你要存儲的東西太多?
當你需要使用STM32某些功能,而51實現不了的時候, 那STM32自然不需要學習,你會直接去尋找STM32某方面的使用方法。比如要用spi協議的網卡、要使用串口通信、要使用rtos等等...
關于寄存器vs庫file:///C:\Users\Administrator.WIN-STED6B9V5UI\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88\wps3.jpg
我的觀點是:當你debug的時候寄存器很重要,當你需要理解芯片工作細節的時候寄存器很重要,當你開發的時候寄存器不重要。如果你沒有遇到非直接配置寄存器不可的情況,那么就不要直接面向寄存器層面開發, 因為面向寄存器開發獲得的好處往往抵消不掉這樣做的壞處。
面向寄存器開發程序效率高,但是你需要為了提高0.01%的效率浪費10倍、乃至100倍的時間。 既然ST公司已經給你提供了好用的庫,沒有道理要重新造輪子。
那什么時候必須直接控制寄存器?
第一、某一個代碼塊調用非常頻繁。比如你有一個巨大的for循環,那么這個for循環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應該被謹慎的優化,優化良好就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這種情況一般常見于圖像處理相關的代碼中。
第二、庫函數有bug。這個遇到的概率非常低,但確實存在。不過一般來說如果mcu表現出預料之外的行為, 你首先要想的應該是你的代碼寫的有bug,而不是庫函數有bug。 如果庫函數真的有bug,你去google搜一下,相信你絕對不是第一個踩坑的人。
對于傳統的
電子工程師來講,使用庫編程可能會感到有一點虛,感覺沒有腳踏實地的感覺。 但如果你寫過web、寫過服務器端代碼、寫過桌面端代碼的話,你就一定會理解API、封裝、抽象的意義。
file:///C:\Users\Administrator.WIN-STED6B9V5UI\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88\wps4.png
對于這個話題,老司機筒子們也有自己的看法:
1. 使用 stm32 是因為功能比 avr 好,各種資源比較多.所以選 stm32f103,那時候芯片還沒這么多.還是用寄存器開發的時代。
2. 后來,103的開發板越來越多,開始切換成使用官方庫的時代.的確大大提高了生產力.但是很多人比較保守,不愿意用庫.各種理由去讓自己使用寄存器.例如:性能差, 有 bug, 代碼量太大, 把控不好....縱然這些困難存在還是讓一些初學者嘗到了甜頭.底層不用學的太好也可以開發了。
3. arm 官方也開始推這種通用庫了。而此時st發現一劍走天涯的方法的確有很多弊端,開始了stmcubemx 的推廣。軟件會根據你的配置和芯片,生成輕量級的代碼。
4. st 芯片的遍地開花,軟件上配合 stm32cubeMx 的開發利器,輕松生成一個好用的工程并且開發好合適的代碼.大大縮短調試的工作量.當然,帶 os 和 no os 的 開發還有很多差距,如果你想用 no os 的代碼,搬過來,直接死路一條....我曾經拿著很高的工資給公司用這種方法,輕松的工作。
by:icecut
單片機本身沒啥好折騰的,重點還是軟件架構,針對項目設計軟件,深度研究一種單片機,其他單片機都大同小異,大多數菜鳥都把時間荒廢在單片機本身應用上,然后會幾個外設就說的很簡單怎么樣,這個就是為什么現在單片機開發人員混雜的原因,都認為很簡單,但是大部分都是蜻蜓點水,讓其開發個項目試試,簡直慘不忍睹,如果讓其換一個芯片,這貨估計就要折騰一個星期來熟悉芯片,所以大部分看到如此提問的我都不好意思回答。
by:菜鳥同學
1.首先了解下芯片架構,看看這個芯片都能干什么事;
2.然后跟視頻或教程通看一遍,了解下實現一個功能大致需要的步驟;
3.其次選一個項目直接實踐,只要知道大致步驟,庫函數配置網上一搜一大把
做項目的同時會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是提高的過程,這個項目做完基本外設配置過程就熟悉了;
4.最后再做個項目盡量不去參考教程或網上的配置過程自己獨立完成,加深印象。這個過程可以結合寄存器配置了解底層運作原理。
總的來說我的學習過程是先觀其廣再究其深。
by:冰零分子
這是我自己的學習路線:
1、51學習寄存器操作(網上資料大把,不局限誰的資料)
2、stm8學習寄存器和庫操作(看風馳電子的資料)
3、stm32學習寄存器和庫操作(看正點原子的資料)
4、CC2541學習協議棧(看amo的資料、看我寫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