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STM32 硬件I2C的使用 (中斷方式 無DMA 無最高優先級) 引子 STM32的硬件I2C很多人都對它望而卻步。因為很多電工都說,STM32 硬件 I2C有BUG、不穩定、死機等等……最后都使用GPIO模擬I2C。 的確,模擬I2C好用。但是在我看來在一個72M的Cortex-M3的MCU上這樣做非常不妥。一般來說I2C是一種慢速總線,就算工作在400kHz的快速模式上,I2C傳送每個字節仍需要至少23us——還沒有計算地址、起始信號和結束信號的發送。如果使用GPIO模擬的I2C,這23us的CPU時間都在空轉中浪費了,而這23us已經可以做不少的事情了,所以在STM32上I2C還是使用硬件為佳——雖然它多多少少有點缺陷。 這篇文章不是給完全沒有接觸過STM32 硬件I2C的新手看的,看這篇文章之前至少先閱讀STM32的參考手冊(RM0008)。 我們先來看一下STM32 I2C硬件的結構 file:///C:\Users\Administrator.WIN-STED6B9V5UI\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908\wps7.jpg 我們可以看見STM32的硬件I2C有兩個和數據有關的寄存器“數據寄存器(Data register)”(DR)和“數據移位寄存器(Data shift register)”(DSR),我們的軟件寫入的是DR, DSR用于I2C數據的移位發送和接收,DR和DSR的數據交換由硬件控制——發送時DSR為空,DR不為空時,硬件自動把DR的數據寫進DSR;接收時DR為空,DSR不為空,硬件自動把DSR數據寫進DR。連續數據傳輸時,這樣兩個寄存器的數據交換使得軟件讀出和寫入DR不會影響I2C總線中的數據接收和發送,使I2C的效率更高,這看起來十分美好,但是正是這個特點在某些情況下會變成電工們的噩夢。原因有二。 1、硬件上,DR和DSR的交換機制存在缺陷。2、軟件上,因為DR和DSR一共能容納兩個字節的數據,導致接收時候NACK的設置有一定的不可預料性。 硬件I2C上的缺陷,新版英文ErrSheet已經寫得很清楚,就不引用了,這里只簡單說說要點和一些個人總結。 1、EV7, EV7_1, EV6_1, EV6_3, EV2, EV8 和 EV3 必須在當前字節傳輸前處理完成,不然,有可能會導致數據出錯。 這幾個事件都涉及到DR和DSR,個人猜測(主要是有個”may be”才敢猜測)可能是讀出或者寫入DR的同時DSR被填滿或清空,導致數據出錯。理想情況下“讀出或者寫入DR的同時DSR被填滿或清空”是不可能發生的,中斷一來臨的時候,CPU馬上處理中斷請求,讀出或者寫入DR數據,這時DSR的數據還是“新鮮滾熱辣”的,可能連一位都沒有接收或發送。但是,在實際使用時,可能有別的中斷優先級比I2C的事件中斷要高,I2C事件沒有及時處理而出現了上述的情況。所以,ST建議把I2C的事件中斷設置成最高優先級。 2、產生STOP前DSR必須為空,不然,會導致DSR里的數據左移一位。 這個沒什么好說的,就是一個硬件的BUG,保證發送STOP前DSR沒有數據就可以了。 3、總線上,開始條件(S)后沒有進行數據傳輸就馬上設置停止條件(P),或者S后忘記P會導致硬件I2C不能再次產生S,必須軟復位I2C。 這個ST解釋成是,STM32嚴格按照了I2C的標準,S之后沒有數據傳輸是不能P的。其實這點可以體諒,但是,這點如果沒有處理好,總線上的錯誤會導致STM32 I2C陷入癱瘓。 由于DR和DSR的存在,編程上需要一些技巧,新版英文ErrSheet和參考手冊(RM0008)都有相關的操作介紹(Closing the communication),排除硬件上的缺陷,編程的難點主要在接收時如何可靠地設置NACK上。 在只有DSR的MCU上設置NACK是非常簡單的,在讀出倒數第二個數據前設置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個方法在似乎在STM32上行不通,因為STM32有DR和DSR,在倒數第二個數據被接收的時候(RxNE置位),馬上設置NACK,理想情況下沒有任何問題,NACK也被正確的發送,但是如果有其他更高優先級的中斷打斷了這個過程,NACK就不能及時設置,導致從器件收到的是ACK沒有釋放總線…… ST提供的資料上(筆者所見),給電工們的建議。 1、接收2個字節或1個字節時,切換GPIO模式為OD,然后軟件下拉SCL引腳,使硬件I2C發生時鐘延展,把下一個字節開始傳輸的時機延后,設置完NACK后,再把GPIO設置回AFOD,但是這只能解決小于兩個字節的接收。 2、大于2個字節用DMA,DMA可以說是特效藥,“屢試不爽”。不過要注意,接收大于或等于2個字節時才能使用DMA,不然不能產生EOT-1事件導致NACK不能正確發送。 3、設置I2C事件中斷為最高優先等級。 讀到這里你可能會想,硬件有缺陷,軟件也得這么“猥瑣”,可以說是寸步難行。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其實,我們可以把DR和DSR兩個當一個用,全部判斷BTF,不理會TxE和RxE,用時間來換穩定性,慢點就慢點總比沒得用好。發送時:開始,發送寫地址,器件應答,清ADDR,一字節數據到寫DR,硬件把DR數據寫入到DSR,當DSR傳輸完畢時,DR也為空,BTF置位,這時我們再寫一字節數據到DR,如此循環,最后一次BTF置位的時候發送P或者重起始(R)。這樣操作,“硬件把DR數據寫入到DSR”執行的時間是我們可以預料的,不存在上面提及的沖突問題。接收時:1、接收一個字節:按照ST給的方法。開始,發送讀地址,器件應答,清ADDR前軟件下拉SCL,寫完NACK、STOP和DR后軟件再釋放SCL。RxNE時讀DR。2、接收兩個字節:也是按照ST的方法。開始,發送讀地址,器件應答,設置POS和ACK,下拉SCL,清ADDR,設置NACK,釋放SCL。BTF時,軟件拉低SCL,發送STOP,讀DR,釋放SCL,再讀DR。3、接收兩個以上字節:開始,發送讀地址,器件應答,直接清ADDR。BTF時,讀DR一次。再BTF,再讀DR一次,如此循環。倒數第二次BTF時設置NACK(注意DR和DSR各有一字節的數據),讀DR一次。再等到最后一次BTF時,軟件拉低SCL,發送STOP,讀DR,釋放SCL,再讀DR。4、請注意在讀取SR2到操作其他I2C寄存器期間使用軟件產生時鐘延展。2016.02.03 thx:iguesser 干擾當總線空閑時,無論是SCL的跳變(電平高低高),還是SDA的跳變,都會導致STM32的硬件I2C癱瘓,不能產生下一個S。當總線正在傳輸數據時,總線上的信號干擾對STM32的硬件I2C來說是致命的。 1、空閑時SDA跳變,會產生一個S和一個P,幸好這個P會產生一個中斷,我們可以用一個收到P就軟復位硬件I2C的策略。這樣能避免空閑時SDA跳變帶來的干擾。 2、空閑時SCL跳變,這是一個I2C的錯誤信號,但是STM32卻會認為這是一個S,所以SCL跳變會導致BUSY置位,而且不會像SDA跳變那樣會產生一個P中斷。如果在單主的情況下,你可以為I2C的S做一個超時,超時了就軟復位I2C就可以,當然最簡單的方法還是空閑時關閉I2C(PE置零)。在多從機的情況下,只能等待別的主機發送的一個P,或者伺機軟復位。 3、傳輸途中因干擾,產生總線錯誤(BERR)。單主接收途中出現BERR,可以在關閉硬件I2C后,連續模擬產生9個以上的SCL,在保證SDA為高電平的情況下軟復位I2C。 4、傳輸途中因干擾,導致仲裁丟失(ARLO)。單主時和BERR的處理方法相同。 還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很多電工們反映,上電也是一個大問題,I2C一上電就馬上BUSY了,第一次的S都不能發送,我是沒有遇上這個問題。Google了一下很多都說是初始化順序的問題。說說我的初始化吧,打開I2C外設的時鐘、打開I2C引腳所在的GPIO的時鐘、配置 GPIO_AF_OD、 I2C_DeInit、 I2C_Init、 I2C_Cmd,沒有什么特別。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上電時上電的脈沖干擾了總線,導致某個從設鎖死了總線(拉低了SDA)導致的BUSY置位,這個可以用處理BERR的方法,使總線恢復正常。(2012 Jun 6) 總線上的P產生后最好不要配置CR1的ACK位。STOP發送后配置ACK位——作為主機接收最后一字節時需要發送NACK,同時我們需要響應自己的從機地址,這時需要重新配置ACK為”1″——有可能導致下一次作為主機通信發送地址時,硬件不發送地址而直接發送P——這應該是一個硬件BUG,暫時還沒有看見相關資料——具體表現為EV6死循環。推薦的做法是設置P前,軟件下拉SCL,設置P,設置ACK,釋放SCL,這樣總線上的P將在釋放SCL后產生。(2012 Jul 3) 這些都是我調STM32硬件I2C的一些心得。上文提及到的中斷接收和發送方法,我用TIM自動更新,產生最高占先優先級的中斷,并在中斷里停留70us左右,且重裝載值是一個素數的情況下,STM32F103VET6 400kHz的I2C跑了近一周沒有發現數據錯誤。 file:///C:\Users\Administrator.WIN-STED6B9V5UI\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908\wps8.jpg 至此,STM32 I2C的問題基本解決,歡迎廣大電工們指正、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