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這2張截自STM32參考手冊的圖片:![]() ![]() 下面這張表截自STM32F103x8/B的數據手冊,對上圖的參數給出了具體數值: ![]() 下面對上面2張圖和表格中的數據做一個簡要的解釋: 1)PVD = Programmable Votage Detector 可編程電壓監測器 它的作用是監視供電電壓,在供電電壓下降到給定的閥值以下時,產生一個中斷,通知軟件做緊急處理。在給出表格的上半部分就是可編程的監視閥值數據。當供電電壓又恢復到給定的閥值以上時,也會產生一個中斷,通知軟件供電恢復。供電下降的閥值與供電上升的PVD閥值有一個固定的差值,這就是表中的VPVDhyst(PVD遲滯)這個參數,通過列出的PVD閥值數據可以看到這個差別。引入這個差值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電壓在閥值上下小幅抖動,而頻繁地產生中斷。 2)POR = Power On Reset 上電復位;PDR = Power Down Reset 掉電復位。 POR 的功能是在VDD電壓由低向高上升越過規定的閥值之前,保持芯片復位,當越過這個閥值后的一小段時間后(圖中的"滯后時間"或表中的"復位遲滯"),結束復位并取復位向量,開始執行指令。這個閥值就是表中倒數第4行(min=1.8,typ=1.88,max=1.96)。 POR的功能是在VDD電壓由高向低下降越過規定的閥值后,將在芯片內部產生復位,這個閥值就是表中倒數第3行(min=1.84,typ=1.92,max=2.0)。 3)可以看到POR比PDR大了0.04V,這就是表中倒數第2行,VPDRhyst(PDR遲滯)=40mV。 4)從上面的第2張圖可以看到,當VDD上升越過POR閥值時,內部并不馬上結束復位,而是等待一小段時間(Reset temporization),這就是表中的最后一行TRSTTEMPO,它的典型數值是2.5ms。 這個滯后時間是為了等待供電電壓能夠升高到最低可靠工作電壓以上,我們看到POR閥值最小只有1.8V,最大也只有1.96V,都低于數據手冊中給出的最低可靠工作電壓2.0V,所以這個滯后時間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供電電壓上升緩慢,尤其是從1.8V升到2.0V以上超過1~2.5ms,則很可能造成上電復位后MCU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 發表于2009/9/4 |